市场准入规则是外资最大的关切点之一。在这些方面,中国吸引外资仍有可优化的空间。中国欧盟商会副总裁Jens Eskelund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公司主要希望平等的市场准入和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并重视任何能够恢复中国商业环境的可预测性、可靠性和有效率的政策。
易炼红强调,要加快转化学习成果、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抓手,激发创新深化向未来、改革攻坚向纵深、开放提升向前行的闯劲和干劲,实实在在干、锚定一流干、对标先进干。要不断开拓创新之道,以超常力度一体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省,提升全域创新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不断激发改革之勇,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推动浙江成为集聚高端要素的磁场、创新创业的沃土、现代治理的范本;不断释放开放之能,全省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大“浙江人经济”、做强总部经济,加快建成贸易强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地、高层次对外投资策源地和民营经济总部高地;不断展现奋进之姿,推动全省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干净加干事、干事且干净”,努力干出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亲,但近几年韩国和一些国际机构的民调却显示,韩国民间的对华认知偏差严重,特别是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韩国是唯一一个年轻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比前几代人更多的国家。长期关注中韩关系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视中国为威胁”是韩国民间对华认知中最核心的部分,影响和左右着其他认知。综合首尔大学统一和平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民调结果来看,认为“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平构成威胁”的受访者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从2008年到2022年,认为“中国是威胁”的比例从14.6%上升到了44%。《世界杯押注在哪》 2021年11月,韩国现代中国学会曾举办过一次以“如何看韩日反华情绪扩散”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会上,首尔市立大学汉语文化系的一位教授在讲述“韩国青年一代的网络反华情绪现状”时,也公布了一份2018年进行的以韩中日三国20多岁大学生为对象的民调结果,其中韩国青年对中国的好感度为2.14分(满分5分),对日本的好感度为2.83分。民调还显示,越是自称“进步”的韩国青年对中国的好感度越低。该教授认为,韩国人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而在东北地区人口持续负增长的大背景下,沈阳市依靠系列人才引进政策、改善营商环境、降低落户门槛等措施实现了人口逆势增长。其常住人口从2016年的860.9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914.7万人,六年间增长了约53.8万人。
庄帅则认为,实现半日达的关键点在于,一方面需要合理的仓配布局,大部分平台会选择自己的优势城市先试点,另一方面根据数据再进行相应的仓配布局调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