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看,2020年年35岁女性的无活产子女比例在东北地区为16.33%,中部地区为8.23%,中部地区约为东北地区的一半;35岁之后的女性无活产子女比例的地区差异开始缩小。49岁女性的终身不育率最高出现在东北地区,为6.26%,最低出现在中部地区,为3.88%,二者相差2.38个百分点。两次人口普查间,西部地区35-49岁女性无活产子女比例的提升速度较为平稳,各年龄组均提升了约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提升幅度最小;东北地区提升幅度则相对较大,尤其是35-42岁女性的无活产子女比例,10年间提高了7个及以上百分点。
6月10日,由中国人口学会举办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提到,我国收获人口红利的重点已经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优势,转型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更加强调以人口质量提升为基础的资本型人口机会和人力资本红利。
在张成看来,由于丁俊晖的走红,近年来国内不少青少年纷纷立志成为职业斯诺克运动员,不少家长也效仿丁俊晖的父母“砸锅卖铁”供孩子学台球。《2022足球世界杯回放》 二、信件请寄至: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邮编:100745;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邮编:100726。
研究显示,在我国普婚普育的社会环境下,以往40岁及以上女性中无活产子女的比例始终较低,1980年代基本维持在1.5%左右,2000年之后才缓慢上升。基于2020年“七普”微观抽样数据的计算结果显示,35-39岁、40-44岁和45-49岁女性的无活产子女比例依次为9.48%、6.93%和5.58%。其中,49岁女性的无活产子女比例为5.16%。“七普”汇总数据显示,40岁及以上女性的年龄别生育率仅为9%,初育比例上升的空间极为有限,因此,49岁女性5.16%的无活产子女比例可被视为当前我国女性的终身不育水平。
具体来看,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南、宁夏、新疆、江苏、海南、青海、黑龙江、陕西、云南、广东等13省份涨幅高于全国水平,且均处于“0时代”;辽宁、浙江、北京、福建、江西、四川、湖北等7省份涨幅与全国水平持平;安徽、山东、山西、贵州、河南、重庆、天津、西藏、广西、吉林、上海等11省份涨幅低于全国水平,其中上海等9省份同比下降,下降省份数较上月增加2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