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东莞·教育导航
  主页 | 教育资讯 | 推荐课程 | 公开课 | 考试 | 资格认证 | 外语 | 硕士考研 | 自考成考 | IT培训 | 金融财会 | 名校 | 学习资料
  导航:首页 -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邓论模拟试题二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邓论模拟试题二
作者:城市学习网 来源:xue.net 更新日期:2007-12-10 阅读次数: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直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论断是()
[A]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B]社会主义本质论
[C]发展是硬道理
[D]“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2“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由此,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
[A]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B]判断姓“资”姓“社”的根本标准
[C]判断工作成绩优劣的根本标准[D]判断道德善恶的根本标准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A]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
[B]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
[C]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要害是反对离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实践去抽象地谈它姓“资”姓“社”的问题
四、答案与解析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A【解析】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为了打破思想僵化的主体精神状态,是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这说明两者在一定意义上完全一致。
2C【解析】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际上就是达到新的实事求是。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求实和创新相结合。
3A【解析】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闭幕时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标志着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重新确立。
4C【解析】毛泽东是我党思想路线的创立者,邓小平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者。
5C【解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确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方针、政策和措施,才能拨乱反正,达到实事求是。
6C【解析】按照马克思的反映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过程对客体的反映,这一反映过程随着人们实践发展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使认识不断深化。因此,实事求是的本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
 
7D【解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把握和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所以D最合题意。
8A【解析】理论指导实践,而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只有先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9C【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其中江泽民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加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内容。
10D【解析】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我党历史上陷于困难也是因为偏离了这条路线。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BD【解析】“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这一完整、科学的表述揭示出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四个基本的方面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2ABCD【解析】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以上四个选项均正确。
3ABCD【解析】上述选项概括了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在党中央的文件中有明确的阐述。
4ABD【解析】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具有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先决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离开实事求是,就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5AD【解析】在新时期两个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的两份宣言书打破了僵化半僵化的思想,促进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6ABC【解析】邓小平在《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中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7ABCD【解析】以上四个选项完整地表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8ABC【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发展的理论,既需要继承,又需要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观点是不变的。
9ACD【解析】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提法。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D【解析】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
2A【解析】“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BCD【解析】上述四个选项阐述了“三个有利于”的内涵。
邓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典型试题
【例1】(2005年第11题)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因此,D项符合题干要求。
【例2】(2004年第25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C]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D]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E]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征。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出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其中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属于生产力的内容,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实现共同富裕”则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例3】(2002年理科第25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答案】ACDE
【分析】本题考查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根本任务。而要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也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B项的说法颠倒了这种关系。
二、考纲变化和命题趋势
2008年考纲对本章知识点的调整是: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本质要求进行了阐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简化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以上变化只是表述上的简化,没有实质性影响。
  本章选择题的命题角度主要包括:一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征和意义;二是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
三、强化习题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处于长期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
[A]1980年[B]1982年[C]1978年[D]1994年
2针对“四人帮”所说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由于我国跨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虽说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不可能搞真正的社会主义
4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是最根本的革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都是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服务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增强综合国力             [D]实现共同富裕
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邓小平分析了这些情况,认为根本问题是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要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充分表现出来,还是靠()
[A]改革来体现[B]发展来体现
[C]稳定来体现[D]开放来体现
6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人民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必须具有()
[A]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B]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C]充裕的物质条件[D]生产社会化程度高的国有企业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在回答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不断进行改革[D]达到共同富裕
2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所作的总结性理论概括体现了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与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的统一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的统一
[C]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与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统一
[D]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统一
3“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障碍,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
[A]这一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B]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C]这个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D]改革开放以来的分歧和困惑、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的
4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指出:不能有穷的共产主义,同样也不能有穷的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原则包括()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
[C]发展生产 [D]共同致富
5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邓小平通过长期的探索,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理论概括。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含义()
[A]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
[C]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突出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邓小平认为,应把经济问题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并指出: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A]首要目的[B]根本任务
[C]最终任务[D]重要任务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巩固和全面推进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存在许多矛盾。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关键靠的是()
[A]改革 [B]发展[C]稳定[D]开放
3邓小平理论中一个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科学命题就是发展的问题。邓小平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一再指出:“世界和平和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邓小平认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A]发展科技[B]发展经济
[C]发展民主[D]发展教育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衰亡的教训告诉我们,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解决好发展问题。发展的内涵不是某一方面单独发展,它的内容包括()
[A]先进生产力必须充分发展
[B]先进文化必须充分发展
[C]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必须充分维护和发展
[D]必须建设好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2邓小平说:“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共同致富。”邓小平之所以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
[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3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要求,江泽民提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之所以要突出强调发展,是由于()
[A]党成为执政党并且长期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执政的使命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的主要矛盾只有通过发展才能解决
[C]当代世界发展变化证明,在以科技和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只有靠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D]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必然要求,只有发展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三)本章综合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当前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因为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和前途,归根到底要看()
[A]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B]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表现
[C]党在当前急剧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的作用
[D]党在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邓小平曾经提出,在改革中不管遇到哪种困难和挫折,我们都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地、反复地强调和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他认为,之所以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因为()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
[D]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32002年5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的讲话提出:执政党“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将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这就要做到()
[A]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
[B]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
[C]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
[D]形成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形成良好的创业社会氛围
四、答案与解析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A【解析】1980年5月5日邓小平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提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2D【解析】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C【解析】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已经结束。我国是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因此生产力不发达。但现阶段绝不是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D【解析】邓小平的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已经表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5B【解析】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都要通过发展来体现。
6B【解析】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BD【解析】邓小平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作了最明确的阐述。
2ABC【解析】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是决定与被决定关系,故D不选。
3ABCD【解析】邓小平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4CD【解析】发展生产、共同致富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见《邓小平文选》。
5ABCD【解析】以上四个选项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含义。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B【解析】邓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摆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位,认为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的、首要的任务。
2B【解析】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3B【解析】科技、教育都是为发展经济服务的,民主是一种社会制度,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见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BCD【解析】以上四项阐述了发展的内涵。
 
2ABCD【解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既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又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ABCD四个选项是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展开。
 
3ABCD【解析】上述选项表明了发展对执政党、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三)本章综合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D【解析】改革和建设的目的就是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的地位全都体现在党在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中。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D【解析】上述四个选项本身都是正确的。但切合题意的为AD,这是《邓小平文选》中明确指出的。
 
2ABCD【解析】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手段,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ABCD【解析】这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发展问题的概述。
 
 
 
邓论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典型试题
【例1】(2001年文科第8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例2】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答案】BCDE
 
【解析】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将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中国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则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但是,改革和革命在内容上迥然不同,A的说法是错误的。
二、考纲变化和命题趋势
 
  2008年考纲对本章的调整:一是增加了一个知识点,即“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要求考生深入理解坚持改革开放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是对第四节表述进行了删减,即将“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删除。考生重点应关注第一个变化。
 
  本章选择题重点应关注: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是改革、开放在现代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三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强化习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毛泽东认为: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这个结论同样适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必须认清的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认清中国的国情,认清中国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
[C]认清党的基本路线
[D]认清党的基本纲领
2“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须经过一个长久的过程”,第一次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在()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C]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
4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人民对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
[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B]我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我国仍处于旧民主主义社会
[D]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完整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五大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1981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这个论断的基本含义是()
[A]我国社会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D]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一阶段()
 
[A]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B]是我国当前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C]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D]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
 
[B]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科教兴国的策略不动摇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全党和全国人民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实践论证。20多年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
 
[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3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决定于()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时代发展的需要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具体化[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求实创新[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邓论模拟试题二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 www.dgedu.com.cn 东莞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东莞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