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命题人说
一、命题规律。从历年考题来看,本节内容被考次数多,从1998年至今,除03,04,06年没出外,其他年份都出了选择题。可见本节的重要性。从往年的命题情况及本节内容看,出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本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考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
二、答题技巧。本部分考生只需熟记,并能运用熟练答题即可。
一、选择题
1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人工语言的形成 B.世界的物质本原
C.社会性的劳动活动 D.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A.多样性的统一 B.意识与物质的统一
C.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3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5否认意识的主观性,把意识看做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7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人的实践活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先知先觉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二、选择题
8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9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
A.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B.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C.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D.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10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本质区别在于( )
A.有无社会性 B.运动形式
C.有无创造性 D.有无主体性
1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D.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2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
A.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B.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C.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胜人脑,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胜自己
D.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实践活动
13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D.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三、分析题
14.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1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16.论述机器“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关系。
17.分析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8.庸俗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也是物质”,而列宁也说过,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二者有什么区别?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考点】 本题考查产生意识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 人们是在社会劳动中产生意识、语言,并认识世界的,A、D两项排除;B项说不通。
【拓展】 要注意本题C选项中的社会性劳动活动是一个大概念,相当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2.D
【考点】 本题考查世界的统一性原理。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多样性的物质,A、B两项没有说明统一于何者;C项明显错误。
3.C
【考点】 本题考查语言的本质。
【解析】 语言就是意识的物质外化,是意识的载体,属于物质范畴,是意识的物质形式而非客观内容,也不能说它是人的主观意识。
4.B
【考点】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
【拓展】 题干中的“心”指的是人的意识,“使”表示能动。抓住这个关键字就可以了。
5.D
【考点】 本题考查庸俗唯物主义对意识本质的认识。
【解析】 混淆物质和意识的严格界限,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拓展】 对于各哲学学派的一些主要观点,考生务必要注意。
6.D
【考点】 本题考查人工智能对于意识论的意义。
【解析】 社会实践、意识活动是最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但是它也可以转化成其他物质运动形式,如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只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低级物质化而已,并没有否定意识本身的能动性,相反,它是人们试图将意识活动的规律外在地呈现出来,是人们在意识活动中主体性的反映。
【拓展】 只要抓住人工智能的本质就可以顺利解答该题了。
7.A
【考点】 本题考查实践活动在改变人与世界过程中的作用。
【解析】 实践活动是人与世界双向互动的基础,而其他选项都是实践活动中的附属项,对于实践活动的理解,一定要记住从辩证的角度把握,它使相互对立的主客体、人与自然同时得到了改变,又实现了统一。
二、选择题
8.ABD
【考点】 本题考查意识与物质对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解析】 A项: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而言,物质的第一性的,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与物质的对立的绝对的;B、D项: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说,意识本身也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性的实践成果;C项说法是错误的。
9.ABCD
【考点】 本题考查人的意识的主观性表现。
【解析】 意识的主观性即人为性,即意识由于认识的主体而具备的一些特性。
10.ABCD
【考点】 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本质区别。
【解析】 A、C、D三项比较好理解;B项:意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而人工智能即人类生产工具的功能,其运动形式本质上是一种机器即机械运动形式。
11.BCD
【考点】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鬼神观念的根源。
【解析】 A项与B、C、D三项是互相排斥的,承认A项就意味着否定B、C、D三项。A项可以从这句话的语气得到排除:这段话的前一句是说鬼神观念本来可以“天马行空”地自主构思,头脑中主观自生出来,但结果却只是依照现实人的模样进行歪曲、改造而已;后一句话就表明了B、C、D三项的意思。
【拓展】 对某一思想家、哲学家的话语,应在总体上把握,最好能够在其生活和思想的整个背景中把握。
12.AC
【考点】 本题考查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的关系。
【解析】 C项:题干表明,“深蓝”是广大电脑科技工作者的智慧结晶,这些电脑制作者的共同智慧击败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一个人的智慧而已。
13.CD
【考点】 本题考查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16.(1)机器思维即人工智能或电脑,可以代替人的某些脑力劳动,在某些特定方面甚至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2分〕
(2)但它同人类思维有着本质区别。(1分)人工智能是对人脑功能的部分的近似模拟;它的“思维”过程是机械式的,没有创造性;它只是执行社会指令而不顾社会后果。〔3分〕人类思维则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是人类自身特有的精神活动,具有能动的创造性;它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3分〕
因此,电脑将永远不会取代人类思维。
17.(1)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发挥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1分〕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分〕
(2)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1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反,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1分〕②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分〕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1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一方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1分〕另一方面,又要有革命热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宿命论。〔1分〕掌握这一原理对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思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于克服“左”或“右”的错误倾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分〕
18.(1)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把意识看作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东西,把意识直接当作一种物质。〔1分〕这种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变成了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关系的观点,实质上是取消了哲学基本问题,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2分〕
(2)列宁则是从物质和意识对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角度深刻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1分〕
(3)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出发划分哲学基本派别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是绝对的。〔1分〕如果抹杀了其间的区别,唯物主义就不能划清与唯心主义或庸俗唯物主义的界限。〔1分〕
但超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又是相对的。〔1分〕因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1分〕如果把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绝对化,唯物主义就不能划清与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1分〕
答题人说:本节内容主要考查: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从内容来看,出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考生熟练掌握本节内容,认真按照做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答题即可。
阅卷人说:考生在回答本节内容尤其是多选题时容易少答,建议考生在复习时认真总结,答题时认真思考,审好题干,认真作答即可。
【解析】 C项:精神与物质具有同一性并不意味着它们是等同的。A项:精神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反映存在;B项本身的说法是对的,但它不能解释题干,题干是强调观念精神不能代替物质,饼的画像只能给人精神上的享受,精神食粮不能充当物质食粮。
三、分析题
14.(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2分〕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指意识依赖于物质。因为,意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物质世界的产物。〔3分〕
(3)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在:①意识的两种反映形式即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为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1分)②对同一对象,不同的认识主体间认识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别恰好显示出意识的主观特征;(1分)③意识的主观特征,尤其表现在意识具有虚幻的、超前的反映方面。〔1分〕
(4)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犯唯心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两种错误: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客观内容,而庸俗唯物主义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1分〕
15.(1)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1分〕意识不仅依赖于物质,而且反作用于物质,即意识具有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2分〕
(2)人的意识的能动性并不只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目的、方案等观念的东西,而更主要的还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客观现实,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3分〕
(3)列宁所说的“创造客观世界”,就是指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使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即意识可以通过实践强化客观过程的变化,改变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并把对人没有直接意义的东西改造成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从而不断地创造出一个为人类所需要的“客观世界”。〔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