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民法学(共50分)
一、区分下列各组概念(无须解释各自的含义,只须指明主要区别之点即可。每题5分,共20分)
1. 企业法人与个人合伙
2. 人身权、财产权与知识产权
3. 动产与不动产
4. 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 意思表示是合同的核心要素,合同是实现意思自治的基本制度。( )
2. 某公司张贴公告称,凡职工考取大学或研究生者,奖励1万元;毕业后仍回公司工作者,由公司报销学杂费。这一公告是附停止条件的懂事法律行为。( )
3. 甲、乙、丙三家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丁公司。这种情况,就属法人合并。( )
4. 上海的法人甲公司投资5000万元,到重庆设立乙工厂。这种情况,应属法人分立。( )
5. 遗嘱是单方、死因民事法律行为。( )
6.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
7. 代表人所实施的行为就是法人本身的行为。( )
8. 代理权不是民事权利,而是一种法律地位,根据该地位,代理人得以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被代理人考虑而实施意思表示,或者接受他人的意思表示,并且使意思表示的法律效果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 )
9. 特定物就是当事人以意思表示指定的物,而未必是不可替代的物。( )
10.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是使胜诉权归于消灭。( )
三、论述题(10分)
试论无权代理及其法律效果。
四、案例题(10分)
沈阳市个体户甲到广西采购香蕉1万箱,已付款,因返沈处理急事,便托友人乙提货运回。乙与丙运输公司订了“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由丙以汽车承运。丙验货装车,车队上路,乙押车。
途中,乙患急病进医院抢救,便托其在该地的友人丁代为押车。乙托护士打电话将此事告知甲。甲认为丁不合适,要护士转告乙务必另选合适者。但此时丁已随车上路。
车出山海关,天已冷,司机们穿上棉衣。有人向车队兜售货运保温苫帘。车队未备此物,但为了节约开支,决定不予购置。香蕉运至沈阳,发现有部分受冻变质,损失达10万元。经查,凡运送香蕉而使用保温苫帘苫盖的,其香蕉均未受冻。
争议:甲要乙赔偿损失,理由是:乙转托丁,甲未同意。因此,乙应对丁的行为负责。乙辩称:1.转托系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甲的利益而采取,依法无须征得甲同意。2.甲所委托的事务,只是提货和代办运输,而不是亲自运输。香蕉系由丙承运的,只能向丙索赔。甲、乙分别向丙索赔,丙辩称,损失应由押车人负责。
经查,运输合同未对防冻订立明文,而只是写明“承运方应避免货物毁损灭失,但不可抗力所致者除外。”而对押车,也仅写明“托运人应派人押运”,未约定押运人的具体义务。
问:该损失应由何人负责?
第二部分:刑法学(共5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溯及力 2 刑事责任能力 3 间接故意犯罪 4 犯罪中止 5 缓刑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
1. 行为与结果必须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视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
2. 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贪污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在法律适用问题上仍采用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
3. 相同的犯罪对象可以构成不同的犯罪。( )
4. 醉酒的人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但不能减轻处罚。( )
5. 免予刑事处分的人,是由于他的危害行为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
6. 对于犯罪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
7. 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的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刑罚。( )
8. 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适用减刑。( )
9. 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
10.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
三、论述题(10分)
试论我国刑法量刑的基本原则。
四、案例分析(10分)
1993年6月7日晚,待业青年刘某(男,20岁)和姜某(男,19岁)共骑一辆自行车,去事物特色的某百货商店盗窃财物,撬门入室后,盗得照相机等价值8000余元的财物,装入旅行袋内,绑在自行车脚手架上,由姜某骑车运回赃物,刘某步行回家。姜骑车带赃途中,看到公路旁边几个公安警察正在检查嫌疑人员的行李,姜怕被查出,便骑车返回盗窃现场,将赃物扔进了百货商店。刘某回家后问姜赃物去向,他谎称被执勤人员没收了。
破案后,对本案的定性有三种意见:一是主张刘、姜二人的行为均属盗窃未遂;二是主张刘、姜二人的行为均属盗窃即遂;三是主张刘的行为属盗窃未遂,姜的行为属盗窃中止。你赞成哪一种主张,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