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东莞·教育导航
  主页 | 教育资讯 | 推荐课程 | 公开课 | 考试 | 资格认证 | 外语 | 硕士考研 | 自考成考 | IT培训 | 金融财会 | 名校 | 学习资料
  导航:首页 - 法律硕士历年考点汇总:刑法学

法律硕士历年考点汇总:刑法学
作者:城市学习网 来源:xue.net 更新日期:2007-12-10 阅读次数:
  简答题

  ◆{2006}26.简述撤销缓刑的事由及法律后果。(6分)
  ◆{2006}27.简述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犯的区别。(6分)
  ◆{2005}26.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及累犯的法律后果。(6分)
  ◆{2005}27.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6分)
  ◆{2004}26、简述教唆犯的概念和我国刑法对教唆犯规定的处罚原则。(5分)
  ◆{2004}27、简述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5分)
  ◆{2003}41、简述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5分)
  ◆{2003}42、简述数罪并罚的概念和特点。(5分)
  ◆{2001}1、不作为犯罪之行为人的义务来源有哪些?6分
  ◆{2001}2、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6分
  ◆{2001}3、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特征6分
  ◆{2000}1.犯罪的基本特征。6分
  ◆{2001}2.一般自首的概念与成立条件。 6分
  ◆{2001}3.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构成特征。6分

  辨析题

  ◆{2006}28.请对“只要构成数罪,就必须实行数罪并罚”的说法进行辨析。(8分)
  ◆{2005}28.请对“凡教唆他人犯罪的一律以共犯论处”进行辨析。(8分)
  ◆{2004}28、请对“所有的教唆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5分
  ◆{2004}29、请对“只要没有被法院实际判处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进行辨析。5分

  法条分析题

  ◆{2006}29、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试说明: (10分)
  (1) 本条规定中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2) 本条规定中的“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的含义应如何理解?
  (3)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劫持他人并强迫被劫持人当场交付财物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为什么?
  (4)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抢劫婴儿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2005}29.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10分)
  (1)请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该条确认的犯罪构成。
  (2)该条中“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含义是什么?
  (3)该条中“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的含义是什么?
  (4)假如甲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法官却判处甲八年有期徒刑,作出这种判决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2004}30、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试说明:10分
  (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罪状的描述类型;(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本条所规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2003}43、《刑法》第239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5分
  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2002}刑法第395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说明来源。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10分
  ◆{2001}2、法条评析
  《刑法》第270条第1款、第3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15分
  ◆{2000}2.《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15分
  案例分析题
  ◆{2006}30、甲(女,1984年7月20日生)因其同居男友乙已另有新欢丙而生恨意。2004年6月7日,甲得知当晚丙一人独居于郊外的出租屋,遂叫来好友丁(男,1986年12月13日生),要其晚上去强奸丙,并给了500元“报酬”给丁,丁同意。晚9点,甲领着丁来到丙住处附近,指认了出租屋,并给了丁一把其从男友处偷来的钥匙。晚10点左右,丁找到出租屋,因房门未锁而顺利进入房间,正欲强奸时,遭到被害人极力反抗。黑暗中丁用力反复将被害人头部向墙体撞去,见被害人不再反抗于是拉开电灯。丁准备强奸时发现被害人已没有了气息,遂匆忙逃走。回家后,丁越想越怕,便告知父母。其父母反复规劝,并硬拉着丁到公安机关交待了罪行。案发后查明:
  1、甲已有三个月身孕;
  2、甲于2003年1月4日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元;
  3、被害女子并非丙,而是丙的另一同室女友戊,丙当晚因加班末归;
  4、戊因丁的暴力而死亡。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5分)
  (1)甲、丁的犯罪行为构成何罪?构成一罪还是数罪?并简要说明理由。
  (2)甲、丁原想强奸丙,实际上加害了丙的同室女友戊。这对甲、丁的定罪量刑有无影响?为什么?
  (3)对甲能否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为什么?
  (4)甲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
  (5)指出丁具备的法定量刑情节及其处罚原则。

  ◆{2005}30.甲为了骗取保险金,花1万元买来一辆二手名牌轿车,通过在某国有保险公司担任业务员的好友乙经办,向该保险公司谎报轿车价值为20万元,投保车辆盗抢、毁损险。之后,甲找中学生丙(男,15岁),给丙5000元报酬,请丙将停在甲自家平房前的轿车烧毁。丙问为什么,甲说那是邻居的车,要烧掉报复邻居。丙说没问题,十天以内解决。丙拿钱带上同学丁(男,15岁)一起吃喝、上网吧。丁问丙哪来这么多钱,丙告以实情,并请丁帮忙,丁答应,并搞来一大瓶汽油放在丙家,准备点火用。
  此间,甲担心轿车离自已家太近,烧车会烧到自家和邻居的房屋,就打电话告诉丙放弃烧车,并让丙将5000元钱退回。丙已将钱花去大半,无法偿还,听后十分着急,一边答应停止行动,过几天退钱,一边通知丁就在当晚行动。丁答应,约定当晚在烧车地点会合。晚上,丙带上汽油瓶到烧车地点,丁因害怕未去。丙久等丁未果,遂决定单独行动。丙将汽油泼到车上,点火烧车,然后躲在一边察看动静。丙见火越烧越大,十分害怕,急忙打电话报火警,并急叫附近四邻灭火。由于丙报警、喊人救火及时,仅烧毁轿车、烤糊了邻近该轿车的几间房屋的门窗和屋檐,未造成其他后果。
  事后,甲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派乙核定险损事故。乙明知甲虚报保险标的价值、恶意制造了这起保险事故,但考虑是朋友关系,还是给其出具了保险事故评估证明,致使保险公司全额赔付甲20万元保险金。
  案发后,乙在审讯期间主动交待:在三个月前曾利用职务上便利虚构一起车险事故,从本公司骗领到5万元赔款,据为已有。
  阅读分析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5分)
  (1)甲、乙、丙各构成何罪或何罪的共犯(只需指明甲、乙、丙分别就哪一事实成立何罪或何罪之共犯,不必说明理由)。
  (2)丁的行为是何种犯罪形态(既遂、未遂、预备、中止)?并简要说明理由。
  (3)根据本案给出的事实,指出哪些被告人具有何种法定量刑情节。
  ◆{2004}31、甲被检察机关指控犯有三项罪行:第一项,伪造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章”的批文。第二项,持该伪造批文和所谓“中国石材进出口公司出口业务合同”,到某石材加工厂对该经理乙谎称能联系出口香港的石材业务。然后以虚构的香港某公司的名义与石材厂签订了500万吨石材的“购销合同”,收取“合同定金”50万元后即不见踪影。一年后公安机关将甲抓获,发现甲已将50万元定金挥霍一空。第三项,审讯中甲还主动交待以下犯罪事实:甲曾说服在国有银行某营业所工作的业务员丙、丁二人,在丙、丁值班时由甲前去营业所假装“打劫”,共同分赃。丙、丁同意。某日,在只有丙、丁值班时,甲冲进营业厅,用仿真手枪指向丙、丁。丙、丁假装害怕,将预先准备好的100万元巨款放入甲的提包中,甲携款逃走。之后甲、丙、丁三人平分赃款。
  分析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构成何罪?并请简要说明定罪的理由。(2)对甲被指控的第一项和第二项罪行是否需要数罪并罚?为什么?
  (3)甲被指控的第三项罪行有何法定量刑情节?为什么?
  ◆{2003}44.2000年7月某日,被告人王某、李某、张某在某公园售票处商定,由李某负责望风,王某、张某混入购票的人群行窃。后王某、张某挤入购票人群,王某窃得一游客钱包(内有人民币200余元),欲逃离现场时,被发现。民警胡某与几名群众即上前抓捕王某、张某。王某向东逃离200余米后,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刺破胡某主动脉,致胡某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王某逃走。张某向西逃离100余米后,被群众抓获。李某则乘乱逃走。后王某、李某均被抓获。
  问:10分
  (1)王某、李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
  (2)王某、李某、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为什么?
  ◆{2003}45、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为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之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是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本单位有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来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10分
  ◆{2002}1.甲,男,30岁,1998年4月因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1999年12月,甲教唆乙(1978年10月)与一名痴呆女性强行发生性关系,甲在观看取乐,但其本人并未与该痴呆女子发生关系。乙回家后,被妻发现异常,随后问出真情,将乙捆绑后送当地公安机关。乙到案后说出行为的前因后果,公安机关遂将甲抓获归案。
  就本案如何处理,表明观点并简述理由。10分
  ◆{2002}2.甲、乙、丙经事先商议,欲前往某办公大楼盗窃29寸彩电一台。商议后某日在该大楼下班后,三人一起前往。盗得彩电后,由甲、乙、丙三人装入纸箱一人一边手抬下楼,丙因空手,便先下楼。丙走至大楼门口,恰逢大楼值班员老丁头从旁边厕所走出准备打扫卫生。见丙形迹可疑,大吃一惊,欲用拖把上前阻挡。丙见状抢过拖把,将丁推倒在地,并用拖把塞住了丁嘴,不让其叫喊,此时,甲、乙抬着彩电从楼上走下,见此状,两人边说“快走、快走”边从丙、丁身旁走过。见甲、乙两人走远,丙扔掉拖把,随后赶上,三人一起逃离现场,事后,此案被公安机关及时侦破,三人一并归案。10分
  ◆{2002}3.某甲,26岁,1995年因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1998年刑满释放,甲服刑前曾借给乙2000元钱,刑满出狱后,甲多次找乙索要,但乙以种种借口不予归还。2001年某日,甲再次到乙家索要欠款,乙不仅拒绝还款,并对甲进行辱骂。甲恼怒之下冲上去与乙撕扯在一起,撕打中,乙被甲拌倒,头部撞在桌角上,当即休克。甲见此情景后,慌忙离开乙家,但想到自己2000元钱未讨回,于是返回乙家,从乙家床头柜中翻出18000元现金后携款离去,乙妻回家后,见乙已死亡且家中凌乱,即以抢劫罪报案,后甲被抓获。
  试分析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及其本案的法定量刑情节。15分
  ◆{2001}1、案例分析
  甲某,男,26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1999年12月刑满释放。乙某,男,18岁。2000年4月底,甲某与乙某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2000年5月上旬,甲某、乙某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2000年6月,甲某和乙某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因没有身份证和暂住证而受到盘问。经公安人员教育,两人将上述情况如实供述。
  试析对甲某、乙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15分
  ◆{2000}1.甲素知乙有钱,且每天白天只有一老妇看家,遂起抢劫意念。为使抢劫顺利,甲首先盗窃军用手枪1支,子弹10发。一切准备就绪后,将枪弹藏于身上,来到乙家。时逢老妇偶然外出,甲撬门入室,发现室内无人,于是窃得现金及其他财物总价值1万余元。正准备逃离时,老妇回来,甲遂开枪致老妇重伤后,逃离现场。
  请回答以下问题:15分
  (1)甲的行为属于罪数形态中的何种犯罪形态?(2)该犯罪形态的处断原则是什么?(3)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论述题(旧)
  ◆{2002}试根据刑法规定,论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处罚原则,以及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即遂的关键区别。15分

  名词解释题(旧)

  ◆{2001}1、过于自信的过失 3分
  ◆{2001}2、教唆犯 3分
  ◆{2001}3、死刑 3分
  ◆{2001}4、非法持有毒品罪3分
  ◆{2000}1.广义刑法3分 {2000}2.间接故意3分 {2000}3.交通肇事罪3分 {2000}4.紧急避险3分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法律硕士历年考点汇总:刑法学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 www.dgedu.com.cn 东莞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东莞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