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东莞·教育导航
  主页 | 教育资讯 | 推荐课程 | 公开课 | 考试 | 资格认证 | 外语 | 硕士考研 | 自考成考 | IT培训 | 金融财会 | 名校 | 学习资料
  导航:首页 - 2004年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题5

2004年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题5
作者:城市学习网 来源:xue.net 更新日期:2007-12-11 阅读次数: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中国民族的同一性不但远超过其他许多国家——94%的人口为汉族——并且作为一个单一的政治实体(虽然其间或分裂中断),至少可能已有两千年历史之久。更重要的是,在两千年中华帝国岁月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并在绝大多数关心天下事的中国人心目中,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与典范。……

  它认为——相当正确的看法——自己的古典文明、艺术和文字,以及社会价值系统,是其他国家公认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对象,对__________尤其恩泽深重。像这样一个文化大国,不论有集体角度看,或从个人地位与其他任何民族相比,自然毫无半点知识文化不如人的自卑感觉。而中国周围的临近国家,也没有一国能对它造成丝毫的威胁;再加上中国发明了火药,更可高枕无忧,轻而易举将犯境的野蛮人拒之边外。于是中国人的优越感,更获得进一步的肯定,虽然这种心态,曾使得它在面对西方帝国的扩张时,一时措手不及。19世纪时,中国在科技上的落后,变得再也明显不过——因为科技不如人,便直接表现为军事上的不如人。但是这种落后现象,事实上并非由于中国人迟疑不愿动手,不肯像当年日本在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一样,一下子跳入全面欧化的“现代化”大海中。因为这一切,只有在那古文明的捍卫者——古老的中华帝国——成为废墟之上才能实现;只有经由社会革命,在同时也是打倒孔夫子系统的文化革命中,才能真正展开。

  (选自[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郑明萱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35.根据上下文,在中文横线处填入最合适的国家。

  A.泰国              B.缅甸

  C.马来西亚          D.日本

  36.上述文字的主旨是:

  A.中国的同一性和优越感反倒妨碍了现代化进程。

  B.中国发明了火药,因此可以高枕无忧。

  C.中国人的优越感在现代获得进一步肯定。

  D.中国在两千年时间里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与典范。

  37.作者对古代中国是 “其他国家公认的精神鼓舞及模仿对象”一说表示:

  A.模棱两可           B.部分赞同

  C.批判地赞同         D.完全反对

  38.按作者观点,中国现代化选择“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道路:

  A.是出于历史的偶然      B.是出于历史的必然

  C.与古典同一性无关      D.原本完全可以避免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四道题。

  现在许多人有大恐惧;我也有大恐惧。

  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

  我以为“中国人”这名目,决不会消灭;只要人种还在,总是中国人。譬如埃及犹太人,无论他们还有“国粹”没有,现在总叫他埃及犹太人,未尝改了称呼。可见保存名目,全不比劳力费心。

  但是想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够站得住脚:这事极须劳力费心。而“国粹”多的国民,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他的“粹”太多。粹太多,便太特别。太特别,便难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

  有人说:“我们要特别生长;不然,何以为中国人!”于是乎要从“世界人”中挤出。

  于是乎中国人失了_________,却暂时仍要在这世界上住!——这便是我的大恐惧。

  (选自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六》,《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9.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合适的词语。

  A.自我         B.地位

  C.国粹         D.世界

  40.此文的主旨是:

  A.认为“中国人”这名目不会被消灭

  B.恐惧中国人失掉自身

  C.倡导新的“世界”眼光

  D.如何从根本上保存国粹

  41.根据这篇文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粹”多并不妨碍融入现代世界。

  B.埃及犹太人无论是否还有“国粹”,其名称不变。

  C.保存名目,全不必劳力费心

  D.太特别,便难于其他民族协同生长。

  42.根据作者原意,中国人要在现在世界挣得地位,最重要的是:

  A.小心保存国粹         B.具有进步意识

  C.保持恐惧心理         D.善于追求特别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4年GCT语言表达能力测试题5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 www.dgedu.com.cn 东莞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东莞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