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东莞·教育导航
  主页 | 教育资讯 | 推荐课程 | 公开课 | 考试 | 资格认证 | 外语 | 硕士考研 | 自考成考 | IT培训 | 金融财会 | 名校 | 学习资料
  导航:首页 -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模拟试题(六)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模拟试题(六)
作者:城市学习网 来源:xue.net 更新日期:2007-12-11 阅读次数: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BCD【解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存在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有价值必须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一般的自然物和不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
2AB【解析】具体劳动的作用是“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才“创造”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只能是“创造”而不是“转移”。因此,CD都不正确。
3ABCD【解析】本题的难点在于D项。由于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因此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这一说法是正确的。二者的互相对立和互相排斥是指:要想获取商品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要想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商品的价值。
4CD【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得到商品价值,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放弃相当于商品价值的等价物。
(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的价值量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D【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平均必要劳动,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2C【解析】劳动工具状况直接体现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劳动生产率的决定性因素,“正常生产条件”的主要依据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3D【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生产条件”是指部门内绝大多数生产者的生产条件,而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也只是在部门内部的平均,因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部门内部的竞争决定的。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值,市场交换双方的竞争会影响交换价格,但并不能影响商品价值本身。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导致了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并形成平均利润。
4C【解析】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但投入的活劳动量不变,所以,生产的商品价值量(总量)不变。这样,分摊到单位商品的劳动量减少,从而单位商品价值量必然减少。所以,正确选项是C,而ABD都是干扰项。
5C【解析】价值量的衡量尺度是劳动时间,因此,只要劳动投入不变,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以使用价值数量衡量的财富总量则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长。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ABC【解析】劳动生产率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它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劳动生产率,是指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个别劳动生产率。
2ABCD【解析】以上四项都对劳动生产率高低产生影响。
3CD【解析】厂商甲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所以它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必然增加一倍。又由于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变,因此,厂商甲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也增加了一倍。由于商品是同质的,单位商品包含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不会变,因此,厂商甲生产的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也不会变化。
(四)货币与货币流通规律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D【解析】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表现为四种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2A【解析】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而执行其他职能时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C【解析】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
4A【解析】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5B【解析】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即用来执行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6D【解析】“等价交换”中的“价”实际上就是价值,即要求交换双方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是一致的。但在货币出现后,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发挥作用,商品与货币直接交换,此时,“等价交换”就表现为价格与价值一致。不同使用价值量无法进行比较,从而不同使用价值交换数量和比例相一致也就毫无意义,进一步地,如果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一致,交换就没有必要了,因此,排除B;至于C,交换双方商品的数量和比例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要求数量一致,一辆汽车可能与一辆自行车进行交换吗?因此,C也被排除。
7B【解析】国家的法律法令只是为纸币的流通提供了信用保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既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那么也无需纸币;纸币自身并没有价值,在现代经济中,纸币通常是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它的作用是转瞬即逝的。商品生产者拿他的商品去交换货币,目的并不是要保存货币,而是为了拿货币再去换得他所需要的其他商品。正因为如此,金属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可以由纸币来代替。
8B【解析】通货紧缩的迹象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下降,物价普遍下降。通货膨胀的迹象则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物价普遍上涨。
选择题Ⅱ:在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1BCD【解析】信用货币主要包括银行券、支票和汇票。
2BCD【解析】货币流通规律表明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售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ABCD【解析】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因此,以上四项均影响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BD【解析】购买乒乓球拍过程中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而交纳税收时执行的是支付手段职能。
5BC【解析】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即用来执行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正确答案是BC。选项A属于价值尺度职能,选项D属于流通手段职能。
(五)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A【解析】现代市场经济机制的核心是价格调节机制,市场竞争围绕价格进行,价格涨落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从而实现资源配置。
2C【解析】在商品经济发展之初,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发挥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仍然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发挥作用,但与此同时,现代国家也会运用价值规律,通过一定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自觉运用和自发起作用共同实现的。
3C【解析】价值规律之所以能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进行调节,就是因为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供求双方竞争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价格波动的方向和波动幅度。供大于求,则价格下跌,这时消费者会增加这种产品的消费,而生产者则由于利润下降会减少这种产品的生产,从而缓解供求矛盾;供小于求,则价格上升,消费者会减少这种产品的消费,而生产者则由于利润增加会增加这种产品的生产,从而缓解供求矛盾。而这也正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模拟试题(六)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 www.dgedu.com.cn 东莞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东莞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