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事实上,人们对于一线工人中的“状元”的认可与尊重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工人“状元”并不逊于其它行业“状元”的社会氛围。
据工人日报2006年9月13日报道,9月12日,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石油石化行业决赛落下帷幕。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表示,这次大赛“就是要为广大技能人才搭建一个开拓视野、展示才能的平台,选拔出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从而推动本企业、本系统、本工种技能水平的整体提高”。
事实上,石油石化行业的赛事只是各部委举办的一系列职工技能大赛之一。正如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所强调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予以安排,形成制度,不断提高。可以说,竞赛的方式是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激励措施,也是国家“人才强企”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
培养高技能人才,急切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树立一种危机意识。时下,国际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种竞争中,人才因素至关重要。而人才的竞争不仅局限于基础科研、应用科研领域,同时展现在工艺技能的竞技场上。无论是支撑一个制造业大国,还是进而言之的创造业大国,都离不开大批高技能人才。通常,发达国家的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20%至40%,而我国还不到4%。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今年第二季度对全国99个城市的调查,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不少城市面临严重的“技工荒”,诸多高级技工的岗位只能是虚位以待,有的企业不得不从国外高薪聘请高级技工。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转变某些片面的人才观。不能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片面地理解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因为,技能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级技工是构成、支撑企业生产的重要骨干力量。科技的进步、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既需要攻克“庞加莱猜想”的数学家,需要发送“神六”上天的科学家,也需要群星璀璨的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事实上,人们对于一线工人中的“状元”的认可与尊重还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工人“状元”并不逊于其它行业“状元”的社会氛围。
营造这样的社会氛围,应从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入手。就工资收入而言,给身怀绝技的高技能人才一个令人羡慕的薪酬定位,让他们先富起来,则将会为全社会树立一个劳动致富、技能致富的标杆。当前,一些非公企业在提高人才待遇上已经抢占前位,在珠江三角洲和上海的许多企业,普通技工月薪可达5000元,高级技工月薪一两万元。这样的待遇无疑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高技能人才的价值是颇为有益的。就政治待遇而言,有关部门应考虑在评选劳模、参政议政上,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倾斜,增加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的话语权,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荣誉感。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然涉及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要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技能人才的教育。最近,一批知名大学的校长呼吁,以往我们忽视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系统培养,大学今后应该培养更多的蓝领。具体建议包括,政府要增加对技能院校的投入;借鉴别国经验,办更多的社区学院;发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办技能院校,以解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培养一大批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不是一两家企业的事,也不是一两所院校的事,而是事关国家长远发展、事关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大事。因而,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并切实纳入政府相关政策的安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