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基础理论总结
1. 科技自主创新的提出和基本含义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2. 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关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3. 如何落实《纲要》推动科技自主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高举火炬、星火旗帜,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继续加强地方和基层科技工作,推进行业技术进步。拓展对外科技交流,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第二部分:规范性文件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一、深刻认识世界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大量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新中国成立的科技成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显著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的迫切要求,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国务院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科技界、教育界、经济界、企业界2000多名专家,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了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党中央、国务院将专门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我们必须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落实好规划纲要和中央决定。
二、扎实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解决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提高国家安全保障能力。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使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二是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效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三是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是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持。五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六是国防科技基本满足现代武器装备自主研制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七是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在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创新成果,信息、生物、材料和航天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八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一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三是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四是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五是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要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形成广泛的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资源分配机制和评价机制。要建立竞争机制,坚持国家科技计划对全社会开放,支持和鼓励国内有条件的各类机构平等参与承担国家重大计划和项目,为全社会积极创新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协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我们必须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要抓紧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金融财税政策,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我国广大企业家应该增强民族自信,树立世界眼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五)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文化,同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我国企业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和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支持我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工程。
三、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第二,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温家宝讲话
一、深刻认识制定《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
一是实现我国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最根本是依靠两大动力,要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撑。二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科技的竞争,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三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
这次规划是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二、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目标
《规划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这十六字方针,既是对以往科技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又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对科技发展的新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科技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自主创新,是十六字方针的核心,是贯穿《规划纲要》的一条主线。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重点跨越,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关键领域的突破实现技术跨越,一直是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重要方式。重点跨越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支撑发展,就是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支撑发展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引领未来,就是着眼长远,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型产业,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未来是科技工作的神圣使命。以十六字方针为指导,《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
三、明确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了5个战略重点:一是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 二是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三是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四是加快发展空天和海洋技术。 五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发展是全社会的事业。我们同样要关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各种类型的发明创造,支持社会各个方面包括集体的和个人的、政府的和民间的、国家立项的和独立进行的研究与开发,充分调动全体科技人员投身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共同繁荣我们的伟大事业。
四、落实推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事业发展和推进自主创新的动力。 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是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一要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二要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三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部门、高校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
(二)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一是财税和金融政策。二是产业政策。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四是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要调整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支持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科技工程,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自主创新,人才为本。要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体制环境。要重视发现和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鼓励年轻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让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要不拘一格选人才,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公开招聘力度,重点科研机构的学术带头人、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其他高级科研岗位,要逐步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环境,提倡百家争鸣。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科学精神,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广泛传播科学思想,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3.温家宝:实施《规划纲要》需要把握的几个重大关系
一是经济与科技的关系。经济与科技相互渗透和融合,是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二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把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三是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把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指导方针,这是不能动摇的。四是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关系。基础研究是技术发明的先导,是应用开发的源泉。五是统筹兼顾与保证重点的关系。六是近期与长远的关系。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国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2.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3.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4.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5.地方科技工作日趋活跃,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蓬勃发展。6.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加强,科技发展宏观环境不断改善。
二、深刻认识加强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 第一,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关键。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第三部分:典型观点和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