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国经济连续20多年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这种经济持续发展的态势增强了我们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依赖,使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开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核心能力开发就是我国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1998年开始,我国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已将建立一个为就业服务的核心能力体系列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并于2000年着手组织专家开发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体系,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核心能力体系的框架。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社会普遍响应,将对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一、核心能力开发的基本认识
1、职业教育与培训面临的挑战
20世纪末出现的一场波及全球的新技术革命,一方面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产业结构并构建着新的行业,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新的需求及其消费方式。在这两个互为因果条件的推动下,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市场需求结构的巨大变化,推动了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组,改变了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这种巨大的变革必然会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首先是大批新职业以超出人们想象的形式和速度显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这些新职业工作岗位的技术更新快、技术复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的完成更多地是依靠劳动者善于学习,会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其次是现代职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产品、服务和管理更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些工作岗位上没有哪一个人是可以独立于群体之外的,工作的完成更多地是依靠每一个人的团队工作精神和大局观念;此外,人们发现不再有终生职业,工作流动加快,人们在职业生涯中要不断改变职业,不管你现在掌握了什么技术,都不能保证你能成功地应对明天的工作,社会最需要的是一种能不断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无论在传统行业、服务行业,还是在高科技行业,核心能力与其他知识和技能一样都是企业赖以取得成功的基本要素。
“未来的劳动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这个在就业市场上提出来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然而,根据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银行在17个国家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和培训在适应企业和劳动者的就业需要上却总是令人失望。针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企业都十分关注他们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寻求改革现有的做法,以期建立一支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的劳动队伍。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富有远见的目标:“开发劳动者的核心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开发一个就业导向的核心能力体系。德国、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国在推行能力本位教育体系(CBE)的过程中,也特别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就是一种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
核心能力开发起因于社会经济技术结构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是我们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职业培训教学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不仅要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更要强调适应社会就业的变化;职业培训教学的内容需要重新调整,不能单纯地针对工作任务的需要,而应着眼于劳动者综合职业能力的拓展;职业培训教学的方法需要重新确立,不仅要加强实际技能训练,更要注重社会实践锻炼。
2、职业能力体系的结构分析
对核心能力的开发,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研究、开发和推广体系。尽管在对核心能力本质的认识上各种观点基本一致,但是对核心能力的结构分析、能力单元分类以及具体要求,各自却有所不同。
在我国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研究课题中,首次把人的能力按职业分类规律分成了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它只适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岗位,适应面很窄;但有一个职业就有一个特定的能力,按我们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有1838个职业,所以特定能力的总量是最大的。
行业通用能力是以社会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它的适应面比较宽,可适用于这个行业内的各个职业或工种,而按行业或专业性质不同来分类,通用能力的总量显然比特定能力小。
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普适性是它最主要的特点,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虽然世界各国对核心能力有不同的表述,相比而言它的种类还是最少的。见图一:
图一:能力分层体系示意图之一
从职业能力的技术层面来分析,每一个职业在工作现场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特定能力,因而它是显性的;在技术和专业上支持这个特定能力的是通用能力,在职业活动中我们一般看不到它的表现;而核心能力则是上述能力形成和应用的条件,所以,核心能力应当处在最底层,最宽厚,它是支柱,是依托,是承载其他能力的基础。相比而言它是隐性的。见图二:
图二:能力分层体系示意图之二
从职业能力模块的角度来分析,在职业能力结构中三个层次的职业能力模块不是自成体系,而是内含在每一个职业活动之中,也就是说,每一个职业的能力模块的组成,其主要成分是自身特定的能力模块,其次是可与其他职业通用的基本能力模块,再次就是与所有职业基本要求相一致的核心能力模块。见图三:
图三:能力分层体系示意图之三
如图所示,在这些职业能力的集合中,与其他职业无交集的部分是职业特定能力模块,同类职业之间的交集是通用能力模块,所有职业之间的交集是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是处在这个结构核心层次上的一个最大的交集,它的种类最少,适应面最广,这充分反映了核心能力跨职业的属性。
核心能力不仅在职业能力结构的层次上处于不同的地位,它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的表象也与众不同。这些特殊表象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核心能力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例如其中的学习能力不仅是从事各种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且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广泛使用的能力,从某种意义来说,学习能力是人的社会本能和生命的原动力。
第二、核心能力是一种基于职业活动的表现,具有很强的依附性,离开具体的职业活动,核心能力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例如与人合作能力的体现总是要服从于一个工作任务的目的,在职场上不存在单纯为体现团队精神而开展的训练。
第三、核心能力中包含有某种泛技术性的技能或技巧,例如在解决问题时,人们表面上看用到的是使用某种电工的或美容的技术方法,而看不到的就是一种独特的技能或技巧,我们很难把这种技巧它归于某类专业技术或学科。
第四、核心能力往往是在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或环境中养成的,它的表现会受到个人潜质或先天性格的影响,例如当众演讲的能力,它总是会受到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且个体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五、核心能力开发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或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有意识地通过长期的工作学习和社会实践,或者专门的心理调整或人格方面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变人的核心能力,提高核心能力的素质。
3、核心能力开发的现实意义
核心能力对职业活动的意义就像生命需要水一样普通。我们每个人在受教育阶段、在从事社会劳动或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我们都会感受到核心能力的存在。因为这些活动无一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活动无一不需要依赖信息处理,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所面对的一切更多的是数字,这个社会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强,没有人可以独自应对工作和生活,每个人都需要服从大局,善于学习和正确对待工作。从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招聘和使用的要求来看,他们除了要求员工具有一定的专门技能和知识外,越来越注重员工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敢于创新的核心能力。
由于核心能力在职业能力结构中的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在促进就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劳动者来说,通过对核心能力的掌握,可帮助劳动者适应就业需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可帮助劳动者在工作条件下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可帮助劳动者通过工作实践和现场考评来掌握这个技能;同时,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终生教育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可使劳动者的核心能力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以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
对企业来说,通过核心能力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推行,可帮助企业有效地评价员工是否具有岗位所需的能力(而不仅是知识),为员工招聘和晋升提供依据;可帮助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可减少企业因产品调整或岗位变换带来的风险,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核心能力体系的开发以及在全社会的普遍推行,将会大大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就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市场竞争能力,并推动我国社会生产、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二、英国核心能力体系开发的经验
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开发核心能力体系的过程中,对英国的核心能力体系的建立和推行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借鉴了英国在建立和推行核心能力体系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针就非常重视劳动队伍的技能开发,在国家教育培训目标上明确地提出了“为了成功的未来开发技能”的口号。为此,英国的改革将重心放在企业,放在人的技能开发上,毅然决定由政府、教育机构和行业共同开发企业需要的实际工作技能,并开始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和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NVQ)。这个NVQ体系实施的范围覆盖了英国88%的职业。为了推动开展职业教育的院校教学改革,英国还开发了与NVQ相配套的通用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这个GNVQ体系的标准涉及到17个行业领域,是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纽带,它的资格认证可与普通教育的学历接轨。在这个基础上英国还开发了一套为就业服务的核心能力标准体系。
为了引导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的改革。英国提出职业培训的内容要由市场决定,由企业决定需要什么技能,而不是由传统教育决定,为此,英国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在全社会大力推行人力投资政策,鼓励所有企业、个人和培训机构对人的技能培训进行投资,并参与教育培训获得资格认证,强调所有教育培训都要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劳动者的就业适应性、灵活性和竞争性,在全社会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和目标
英国推行NVQ和核心能力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在劳动者中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鼓励劳动者不断“学习”新技能,适应市场经济结构和技术发展的变化,希望通过提高个人技能和工作效率来提高企业的活力和效率,从而保证英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取得主动。这个政策得到英国举国上下,朝野政党的一致拥护。几十年来,英国政府为坚持此项改革,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英国为核心能力的开发,制定了一套标准体系。这个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等6个单元。这个标准明确规定了实现这些核心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开展培训和测评的方法。
英国核心能力体系主要针对16-19岁年龄段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学生以及各类从业人员。因此,核心能力的推广需要学校、大学、就业部门和培训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不是仅仅依赖考核发证机构提供的培训。目前英国的核心能力培训已通过各种方式溶入各级各类的教育和培训中,特别是在GNVQ的教学课程以及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内容之中,同时也在大学与企业之间联合推动核心能力的培训。目前许多还没有单独或专门设置核心能力培训课程教育培训机构,将核心能力培训溶入各项培训活动中,强调在实践与学习过程中养成核心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英国按国家统一的核心能力标准,在教学中将核心能力培训与职业学校、学徒培训、资格认证和脱产学习的课程相联系,并授权权威证书机构组织考试和发证活动。英国核心能力的等级可以与NVQ、GNVQ以及普通学校教育(GCSE)的资格等级互认,核心能力模块培训可以在学校的课程中计入学分。
英国在核心能力体系建立与推行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能力开发方式上有所突破,英国人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完成了对一般性职业能力的功能分析,用一个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和技能标准,把一个抽象很强的能力体系陈述得十分清楚和到位,使核心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有了一个明确的规范和依据;
第二,在体系和运作方面也有所创新,英国作为一个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技能开发上却创立了一个国家统一的NVQ及核心能力的标准体系,并依靠政府的力量向全社会推行,这种方式推行的力度大,容易取得广泛的认同和良好的效果。
第三,对能力本位目标有独到的认识,英国建立的核心能力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在职业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他们强调的是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要密切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并能在工作情景中得到有效运用,而且在培训和考核中强调要以工作现场为条件。这对传统职业教育培训的改革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三、我国核心能力体系开发的设计
我国在发展和建立一个适应经济迅速发展变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方面面临的问题与世界各国是同样的,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条件比较特殊,因此,我国核心能力标准体系开发的总体设计在一般原则上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但在具体内容和开发方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我国核心能力标准体系属于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心能力标准体系开发的总目标是:为就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服务。它的意义不仅仅是核心能力体系的开发,而是要通过促进教育培训制度的改革,推动终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核心能力的开发,从而开发人力资源本身,最终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核心能力体系开发的主要对象为:青年后备劳动者,主要是需加强素质教育的中等和高等学校(学院)的在校学生,还有参加就业前、转岗或再就业培训的人员,以及要求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各类在职人员。
我国核心能力标准体系由劳动保障部授权的资格认证机构,即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负责主持,并组织有关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学校和学术研究部门共同进行参与开发。
根据我们多年来对核心能力的研究和认识,并结合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我们将核心能力标准体系分为8个项目,即:
1、与人交流(communication):它是指在与人交往活动中,通过交谈讨论,当众讲演、阅读并获取信息,以及书面表达等方式,来表达观点、获取和分享信息资源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和方法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以汉语为媒体,在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以促进与人合作和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
2、数字应用(application of number):它是指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通过对数字的采集与解读,计算及分析,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做出一定评价与结论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方法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以数字信息为媒介,通过对数字的把握和数字运算的方式,来说明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3、信息处理(information):它是指根据职业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开发和展示信息资源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方法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文字、数据和音像等多种媒体为基础,以文件处理、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为手段,以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
4、与人合作(working with others):它是指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协商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工作,并调整合作方式不断改善合作关系的能力,它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能力。与人合作能力是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的条件下,通过与人交流的方式,并结合其他有关方式或手段,以促进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的。
5、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它是指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制定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它是从事各种职业活动都需要的一种社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以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6、自我学习(improving ow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它是指在工作活动中,能根据工作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善于调整学习目标和计划,不断提高自我综合素质的能力。它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一种方法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终身学习为主要特点,以各种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手段,以学会学习为最终目标。
7、革新创新(innovation):它是指在工作活动中,为改变事物现状,以创新思维和技法为主要手段,通过提出改进或革新的方案,勇于实践并能调整和评估创新方案,以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的能力。它是从事各种职业特别需要的一种社会和方法能力。创新能力需要有积极创新的精神和专门的创新技法,同时又不限定任何可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创新能力的运用范畴没有极限,以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为宗旨。
8、外语应用(appli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在实际工作和交往活动中以外国语言为工具与人交流的能力。
根据我们对核心能力的研究,通过充分的社会调查和讨论,我国核心能力开发工作按以下基本程序运行,即:
第一,确定目标。按照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改革职业培训的规划,从为就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劳动者终身教育服务的要求出发,在政府统筹指导下,确立我国核心能力基本框架结构,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开发推广,最终建立起一个可以向全体公民中一切需要提供的核心能力培训和考核体系。
第二、制定核心能力标准。组织专家队伍,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原则方法(在框架、结构、格式和具体表述上根据需要有所调整),并参照国际上的有关资料和经验,先行选定若干项核心能力模块,着手实行制定国家标准。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制定全部核心能力标准。
第三,开发核心能力课程和教材。组织专家队伍根据标准开发相应的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和教材。课程和教材的开发要充分吸收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要注重运用近年来我们已经形成的模块式职业功能性内容体系和多元化活动导向方法体系。摈弃传统陈旧的框架,体系和教条。
第四、开展教育和培训。选择部分中、高等技工学校、职业学校(院)或其他培训机构,开展核心能力教育培训试验。核心能力的培训可以单独开设课程,也可不单独开设课程,直接渗透到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参照有关国家的经验,对其中一部分核心能力单独开课,另一部分核心能力采取渗透到其他课程中的方式。
第五,考核认证。组织核心能力的考核鉴定和认证。可以采取考试方式,也可以采取评价方式。或者一部分核心能力采取考试方式,另一部分采取评价方式。考试的实施也可以采取传统学科性考试,或者职业性考试的不同方式。也可以在一部分核心能力领域采取先进的现场考核方式。还可以采用“内部考核”(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有关核心能力的证据,并由考评员签署考核意见。)或“外部考核”(即由专门的证书考核机构来进行是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核心能力证书。
国家核心能力标准体系的开发和新的国家职业标准框架的建立,对改革我国现有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组织和开发新型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和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核心能力标准体系制定的技术方法
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计划地组织核心能力体系的开发,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还是第一次,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和积累经验。核心能力开发工作的成效关键看核心能力标准,而核心能力标准的质量主要依据劳动保障部编制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范》,同时,为了反映核心能力的特殊表象与属性,彻底地贯彻职业活动导向原则,我们还专门研制了核心能力标准制定的技术思路和编制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了核心能力培训和测评标准的编制工作。核心能力标准体系的编制主要应把握以下原则和技术方法。
1、坚持就业导向下的能力本位思想
我国核心能力体系是职业能力结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培训目标的重要内容。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不是知识再现的能力,而是做事或做人的能力。从做事的角度来说,它是指完成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活动所需要的一个基本能力;因此,核心能力的表现要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核心能力标准的编制也要以职业活动为基本出发点;从做人的角度来说,它是指在职业活动中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诚信、热情和职业道德等,这些内容也是核心能力的重要表现,应列入核心能力培训和测评的标准体系。
2、采用基于职业活动的功能分析法
核心能力的泛技术特性决定了我们要更注重核心能力的行为活动本身,因而比较适于用功能分析法进行能力结构细化分析。而且从职业活动导向的原则来看,这种分析法以行业、企业和岗位多层面上的职业活动为对象,侧重功能之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在把握核心能力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来对其基本要素进行细化分析和陈述。核心能力结构细化的主要形式是功能模块,它不同于专业化模块、技术化模块或程序化模块,是实现某一项功能的职业活动及其要素。
3、构建核心能力模块的细化结构
按照功能分析法,首先要对照工作活动过程确定核心能力标准的基本单位,即核心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我们把它定义为技能要素,这个要素是不可再细化的单位,可独立进行培训和考核。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为3个基本技能要素: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制定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或改进实施方案。这3个技能要素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或职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因素。然后,在确定了某一个基本技能要素后,我们再来确定在什么工作活动中应用这个技能要素,对这个技能要素有什么要求,以及如何对这个技能要素进行培训和考核的问题。
按照这个分析思路,技能要素的标准框架结构设计为4个部分:
(1)活动要素:说明在整个职业活动中的这个活动要素是“做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是在一定目的,条件和范围下对一个活动要素的具体陈述。
(2)技能要求:说明在执行这个活动要素时必须知道“怎么做”的问题。这一部分是对这一技能要素的基本要求,是培训和考核参照的能力点,是核心能力标准核心的内容。
(3)培训指导:说明对这个技能要素“怎么进行培训”的问题。这里包括“知识和理解”部分,说明培训时需要掌握的有关程序性知识、方法和技巧性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部分,列举适宜采用的有关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
(3)考核指导:说明对这个技能要素“怎么进行测评”的问题。这里包括“测评方法”部分,列举可进行测评的工作活动实例;以及“测评依据”部分,列举进行测评时可依据的证据或成绩。
4、完成基本技能要素三个维度的整合
技能要素是核心能力整体结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职业活动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因此,每一个技能要素都是有等级属性的。如何确定技能要素的等级?从人的能力表现来分析,其中涉及到两个概念,其一是人的方法能力,方法能力决定于人所掌握的方法技术,方法技术本身是有等级属性的,因而它的等级决定了人的方法能力的等级;其二是人的过程能力或执行能力,过程能力决定于人所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或活动本身是有等级属性的,因而它的等级决定人的过程能力的等级。
我们对技能要素等级属性的认识通常是依据人的方法能力,但这个依据并不完全合理,因为方法技术本身的难度并不等同于工作任务或活动的难度,高等级或高难度的工作活动对核心能力的要求并不完全是对方法技术的要求,也就是说,高难度的问题有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这恰恰是高水平核心能力的表现。所以,在确定技能要素等级时还应依据人的过程能力,即依据工作任务或活动本身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从这个分析的角度出发,我们在编制核心能力标准时采取了一个兼顾人的方法能力和过程能力两个方面因素的整合能力分析法来确定技能要素的等级。
这个整合能力分析法的技术路线是:首先,依据工作任务或活动的等级确定某一核心能力的等级;然后,依据工作活动的自然过程确定技能要素的基本单位(通常是3个要素);最后,依据这个活动过程需要应用的方法或技术来决定对基本技能(能力点)的要求。这个整合能力分析法的技术路线实际上是将技术等级的维度与任务等级的维度进行整合,构成了一个“工作任务--技能等级--技术要求”三个维度的单元能力分析法。这对我们全面反映核心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五、核心能力培训的教学模式
与其他职业技术培训不同的是核心能力的开发在更大的程度上是要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因此,核心能力培训在课程设置、教材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与传统职业技术培训有很大的不同。
1、核心能力培训的课程开发
核心能力培训课程开发要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课程开发的教学内容要反映各种职业的共同性,即所有职业共同的知识和技能。核心能力培训课程不是针对某个职业岗位,而应是面向一个专门领域或行业,以至适应具有更宽泛的就业领域。学员可通过对核心能力的掌握,促进专门技术课程的学习;
第二,课程开发的教学目标要反映能力本位的主导性,即强调培训课程要以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目标,整个课程系统要突出以工作现场为条件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
第三,课程开发的教学形式要有拓展性,即要能在各种工作场景或环境中开展教学。学生核心能力的培训应贯穿在各种课程模块之中,同时还要走出课堂,到企业生产实习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课程开发的框架设计要体现多样性,既要开设显性课程,如:基本知识课程、技法训练课程,思想道德课程以及社会实践课程;也可以通过隐性课程,即在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核心能力的培训,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和谐统一。
2、核心能力培训的教材模式:
核心能力培训的教材不能是传统意义上“以教为主”的教材,不能采取“一本书主义”,把有限的知识点都装进这本书里,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通过考试就达到目的。核心能力培训的基本单位是能力点,能力点不同于知识点,它虽然只有几个规范的要求,但却会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及行为活动,因此,核心能力培训的教材不可能把变化万千的行为活动都写进教材里,也不可能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书上的案例,它只能示范性地确定一个行为目标。核心能力培训教材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和参照模拟训练而设计的学习材料和训练手册,我们初步设计为一个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这个培训包主要包含4个部分:(1)知识学习手册:是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辅助资料,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使用;(2)行为训练手册:是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核心能力训练的教学示范,作为教师教学过程的参考;(3)案例学习手册:是教学和训练中典型案例的汇集,作为教学或训练的参考;(4)教师指导手册:是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为教师编写的教学和实习指导用书。
这个培训包的开发中最重要的是行为训练手册的编写,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念,我们为它设计了一个新型的OTPAE教材模式,即:(1)目标(Object):是依据核心能力标准将训练的活动内容和技能要求作具体解释和说明,以将教学活动引导到特定的目标上来;(2)任务(Task):是依据核心能力标准中的“工作活动”,列举工作案例,即真实的职业活动实例,为教学活动提供参照;(3)准备(Prepare):是对核心能力标准中“培训与自学指导”中所列的“相关知识与理解”的解释和说明,以及能力培训教学方法的介绍,以便为教学活动做好相关准备;(4)活动(Action):是对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工作活动或任务驱动来开展教学过程的一个陈述,它是示范性和写实性的,以便为教学活动设计提供参考;(5)评估(Evaluate);是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评价教学效果和学员如何评估自己学习收获的一个总结和示范,这里要反映新的考核方法体系,为能力测评和技能鉴定提供依据。
核心能力培训除了开发培训包之外,还应制定相配套培训教学计划和大纲,开发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courseware)、工作现场或角色模拟等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知识考试试题样例、技能考核方式和程序化文件、考核证据文件包,等等。
3、核心能力培训的教学方法
核心能力培训除了必要的程序性知识传授之外,大量的是需要通过实际活动进行行为方式的训练,因此核心能力培训主要应遵循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就业导向下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为方向,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核心能力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的行为活动及表现,因此,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来说,这种培训就应该用行为活动的方式来引导教学全过程,以实现学员行为活动的改变。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很多教学方法,其中最适合用于核心能力培训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下,教学目标是一个行为活动或需要通过行为活动才能实现的结果,学生必须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其责任是通过项目、案例或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根据学生的表现因人施教,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做事做人,学会学习,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即核心能力的素质。
核心能力体系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的兴旺,也是每一个劳动者终其一身职业发展的依托;它不仅是一个政府推行职业技能开发的项目,也是全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自身发展的趋势;它不仅要推动社会对能力培训目标观念的改变,也需要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培训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方面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开展研发,以推动我国核心能力体系的开发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