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以往的决策速度太慢,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案例2:BT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与组织(每小题2分,共10分)
BT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于1992年8月,注册资本6 800万元。公司主要从事家用电器的制造和销售,兼营房地产开发、科技开发与咨询、商业贸易、进出口业务等。
BT公司的前身是创办于1968年的一家集体企业,在1980年前生产过塑料瓶盖、汽车刹车阀、柴油发电机等产品。1980年开始生产金属风扇,产品曾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该企业被批准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次年被省政府授予自营进出口权,可直接面向国际市场销售产品以及进口生产所需设备、原材料等。1988年,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均突破1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超过400万美元。直接附属于该企业的BT风扇厂。在1989年及1990年先后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和国家二级企业。
为开拓国内庞大的家电市场,这家经营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乡镇企业,在1990年与外商合资兴办了BT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1992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以该企业为核心组建了BT电器企业集团。同年5月,BT集团核心企业改组为一家股份公司,三个月后遂更名为“BT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T公司)。
BT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系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组成。公司总部设有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财务部、经营部、销售部、进出口部、证券部、法律宣、广告科、研究所、技术委员会等机构。BT公司下设风扇厂、空调设备厂、家电厂、房产公司、贸易发展公司和节能工程研究开发中心。BT公司还拥有控股和持股的企业,如BT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WL电机制造有限公司、WL钢铁开发有限公司等。
BT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空调器、电风扇、微电机、小家电等等。BT公司认为,空调器、小家电在国内外拥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国内空调器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缓慢启动,20世纪90年代后年需求量迅速增加。空调器的主要消费者为社会团体和城镇居民,这块市场1991年底的普及率为1%左右。至于广大农村地区,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和供电问题的解决,也将会对空调器构成需求。因此,BT公司预计今后十年将是空调器的高需求期。
BT公司同时看到,与强劲的市场需求相对应,国内空调器行业也迅速成长;生产能力是急剧扩大之势,1992年底全国空调器的生产能力已达300万台,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迹象。国内当时有80余家空调器主要生产厂家,不过没有任何一家的规模超过40万台~50万台。
BT公司从1986年开始生产空调器,到1991年底已有窗式、分体式、柜式三个系列共27个型号。公司拥有世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检测设备,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形成了年产30万台空调器的生产能力。1992年,BT空调器产销量达到11.4万台,销售额为2.2亿元,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为8%。次年,公司又利用新股发行收回的股金扩大生产能力,使空调器生产规模从30万台提高到50万台。最近几年,BT公司的空调器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998年时产销量已达到100多万台,并一举夺得本行业全国三个第一。空调器出口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BT小家电产品最初是利用风扇生产富余的设备和场地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初生产能力仅10万台,主要产品为暖气机、加湿器、冰箱蒸发器,1992年实际产销量为17.1万台。1993年,BT公司着眼未来发展,将这些小家电从风扇生产体系中独直出来,成立了家电厂,并投资1600万元将其生产能力扩大到50万台。后来又经发展,到目前BT小家电产品已跃居行业前列。据统计,1998年BT风扇产销1000多万台,高居全球销量冠军宝座;电饭煲产销150万台,稳坐国内行业头把交椅。另外,BT集团已在近日公开宣布准备建造中国最大的小家电制造基地,预计包括风扇、电饭煲、电磁炉、饮水机、电火锅以及即将推出的微波炉等在内的小家电产品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
随着各项经营业务的发展,BT集团在1997年开始推行事业部制改革,按照产品类别将原有经营单位分为五个事业部,即空调、风扇、电饭煲、电机和小家电事业部。改革激发了各经直率位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组织运行中也发现,风扇与电饭煲这两类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互补性。为优化资源配置,BT公司在1999年下半年又将风扇事业部和电饭媛事业部重组为BT小家电事业一部(原来的小家电事业部相应更名为小家电事业二部)。小家电事业一部由国内营销公司、国外营销公司和六个生产厂组成。营销公司与生产厂之间的关系由单纯的产销关系转变成买卖关系,营销公司是生产厂的顾客,营销环节的问题由两大营销公司全权负责,制造质量和设备质量造成的损失则由生产厂承担。BT公司认为,新体制的推行将使该事业部全面进入“市场经营”和“顾客服务”状态中。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46.同属于BT集团的各生产经营单位,如:①风扇厂、空调设备厂、家电厂;②房产公司、贸易发展公司;③BT冷气机制造有限公司、WL电机制造有限公司、WL钢铁开发有限公司,它们各自与BT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关系是:
A.均为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
B.均为企业内部指挥链上的行政管理关系。
C.均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间的产权联结关系。
D.①、②类为分厂、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关系,③类为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关系。
47.根据案例材料,1992年时,国内市场空调器产销量的总规模达到:
A.2.2亿元。 B.30万台。
C.约142.5万台。 D.约300万台。
48.BT公司在1997年开始推行事业部制,这是一种何类性质的改革?
A.经营权力的下放。
B.部门划分方式的转变。
C.部门化方式和经营权力的同时调整。
D.无法从案例材料中谁知。
49.在1997年开始推行“五大事业部”的改革至1999年下半年重组设立“小家电事业一部”前这段时间内,原设于BT公司总部的一些机构,哪些最可能在此次改革中被调整或撤消?
A.经营部。销售部。 B.进出口部、广告科。
C.证券部、法律室。 D.研究所、技术委员会。
50.BT公司先是设立进出口部,后又设国外营销公司,这说明其国际化经营进入了如下哪一阶段?
A.商品贸易。 B.跨国投资。
C.在海外设立子公司。 D.已经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案例3:苏星公司的战略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苏星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牙膏为主的企业。最近,公司召开了一次高层管理会议,重点讨论公司的中期发展战略。总经理高先生强烈主张公司应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星公司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将很难再有所提高,但几个主要股东不会满意这种低增长,他们已习惯了苏星在前几年的高增长。因此,高总经理不同意单纯在现有基础上扩充公司主业规模的主张。
高总在会议上这样分析说:“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我公司目前的主业市场需求将趋于稳定,但是有两点我们必须注意:第一点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主要市场上新增了三家竞争对手,而且估计还会有三家将在不久加入到我公司的主业行业中来。尽管这些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者在其目标市场选择上避开了与我公司完全重合,但他们迟早会直接或间接地对我们形成冲击。据我所知,其中有两家公司正在筹备引进国外设备,通过扩张生产规模而降低单位成本,估计两三年后国内牙膏市场将出现一轮新的价格战。这肯定将影响我们的业绩。所以,高价格和高利润的时代已快过去了。在我看来,从现在起,我们必将面对严酷的竞争。
第二点是,现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流行一种漱口液,这种漱口液不仅具有牙膏的功能,而且具有清洁喉部的功效。另外,这种漱口液产品不需使用牙刷,用起来很方便,我估计用不着很长时间,国内各个城市的白领阶层将接受这种产品。毫无疑问,这将对我公司的事业形成直接冲击。因此,我的意见是,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开始考虑我们的主业调整,而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对牙膏产品经营维持那么高的投入。“
会上,大家非常认真地听取了高总经理的报告,但是最后并没有完全采纳这位总经理的意见。许多人并不是不同意高总的意见,而是担心对于公司主业的调整一旦没有计划设想得那样)顺利,那么,公司的效益下滑将超出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大多数人觉得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分两个方面同步进行:一方面,稳住牙膏这一主产品的经营;另一方面,积极着手寻找新的经营领域。高总经理也接受了这样的建议。
高总认为,在牙膏市场上、为迎接公司即将面临的激烈竞争,必须设法进一步扩大市场。这就是:一方面,对现有市场进行渗透,设法鼓励公司顾客多消费苏星的产品;另一方面,选择农村等亚市场进行开发。在对主市场的渗透方面,高总和公司其他高级主管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下列三项基本策略:
第一,强化促销行动,准备与当地政府以及有关医疗机构联合,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宣传活动。估计全部宣传活动结束以后,可增加销售额1.12亿元,利润2300万元。
第二,改变产品包装,分别针对单身用户、两口之家、三口之家以及四口以上的大家庭推出不同的牙膏组件,以刺激人们更多地消费牙膏。这样一来,估计可增加9%的年销量。
第三,执行差别价格策略。据市场研究部门估计,在各种用户群中,三口之家对降价是最敏感的,降价五个百分点可导致大约十个百分点的利润增加。
以上三种策略,成功的概率各有不同。高总经理等人估计,第一项策略的成功有六成把握,而第二、三项策略成功的可能性分别为35%和70%.在新市场开发方面,高总等人最终确定,以城市人口中55岁~65岁的消费群为目标市场,推出一种有固齿功效的药物牙膏。专项调查报告表明,在我国中老年中,平均60%的人有固齿的需要,而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对应的产品。高总决定尽快将新产品投放市场。
根据案例所提供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51.如果不考虑股东的偏好,那么下列哪一项措施最适合苏星公司的经营条件?
A.按照高总的意见,立即调整公司的主业,收缩乃至放弃目前牙膏的生产经营。
B.保持牙膏产品的经营,但要加强对产品特色的宣传,同时寻找新的经营领域。
C.按前几年的策略继续发展下去。
D.保持牙膏产品的经营,同时做好打价格战的准备。
52.在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的策略分析中,苏星公司面临的决策问题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A.追踪决策和初始决策。 B.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C.都是追踪决策。 D.都是初始决策。
53.从案例资料看,若站在苏星公司的立场上,高总经理对城市白领阶层牙膏消费潜力的判断是:
A.中性的。 B.乐观的。
C.悲观的。 D.不定的。
54.如果苏星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取得成功,那么该企业的替代品威胁将有什么变化?
A.变大。
B.变小。
C.无法判断。
D.不会改变,因为替代品威胁的状况与新产品开发的成败无关。
55.关于苏星公司为进行市场渗透设计的三项策略,下列哪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A.三项策略均有一定的风险。
B.第二项策略风险最大。
C.第三项策略风险最小。
D.第三项策略收益最大。
四、分析题(共10分)
案例:鼎立建筑公司鼎立建筑公司原本是一家小企业,仅有10多名员工,主要承揽一些小型建筑项目和室内装修工程。创业之初,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努力经营,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员工过百的中型建筑公司,有了比较稳定的顾客,生存已不存在问题,公司走上了比较稳定的发展道路。但仍有许多问题让公司经理胡先生感到头疼。
创业初期,人手少,胡经理和员工不分彼此,大家也没有分工,一个人顶上几个人用,技项目,与工程队谈判,监督工程进展,谁在谁干,大家不分昼夜,不计较报酬,有什么事情饭桌上就可以讨论解决。胡经理为人随和,十分关心和体贴员工。由于胡经理的工作作风以及员工工作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大家工作热情高涨,公司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特别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之后,胡经理在管理工作中不时感觉到不如以前得心应手了。首先,让胡经理感到头痛的是那几位与自己一起创业的“元老”,他们自恃劳苦功高,对后来加入公司的员工,不管现在公司职位高低,一律不看在眼里。这些“元老”们工作散漫,不听从主管人员的安排。这种散漫的作风很快在公司内部蔓延开来,对新来者产生了不良的示范作用。鼎立建筑公司再也看不到创业初期的那种工作激情了。其次,胡经理感觉到公司内部的沟通经常不顺畅,大家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一遇到事情就来向他汇报,但也仅仅是通事汇报,很少有解决问题的建议,结果导致许多环节只要胡经理不亲自去推动,似乎就要“停摆”。另外,胡经理还感到,公司内部质量意识开始淡化,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大不如从前,客户的抱怨也正逐渐增多。
上述感觉令胡经理焦急万分,他认识到必须进行管理整顿。但如何整顿呢?胡经理想抓纪律,想把“元老”们请出公司,想改变公司激励系统……。他想到了许多,觉得有许多事情要做,但一时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因为胡经理本人和其他“元老”们一样,自公司创建以来一直一门心思地埋头苦干,并没有太多地琢磨如何让别人更好地去做事,加上他自己也没有系统地学习管理知识,实际管理经验也欠丰富。
出于无奈,他请来了管理顾问,并坦诚地向顾问说明了自己遇到的难题。顾问在做了多方面调研之后,首先与胡经理一道分析了公司这些年取得成功和现在遇到困难的原因。
归纳起来,促使鼎立建筑公司取得成功的因素主要有:
①人数少,组织结构简单,行政效率高;
②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富有弹性,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③胡经理熟悉每个员工的特点,容易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④胡经理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能够及时了解,并快速作出决策。
对于鼎立建筑公司目前出现问题的原因,管理顾问归纳为。
①公司规模扩大,但管理工作没有及时地跟进;
②胡经理需要处理的事务增多,对“元老”们疏于管理;
③公司的开销增大,资源运用效率下降。
对管理顾问的以上分析和判断,胡经理表示赞同,并急不可耐地询问解决问题的“药方”。
这里就请你代替这位管理顾问向胡经理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