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东莞·教育导航
  主页 | 教育资讯 | 推荐课程 | 公开课 | 考试 | 资格认证 | 外语 | 硕士考研 | 自考成考 | IT培训 | 金融财会 | 名校 | 学习资料
  导航:首页 - 如何做会计工作--算账篇2

如何做会计工作--算账篇2
作者:城市学习网 来源:xue.net 更新日期:2008-1-12 阅读次数:
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时数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工作量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1)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单位里程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2)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工作小时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规定的总工作小时
 
(3)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 每台班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规定的工作总台班数
 
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快速折旧法又称加速折旧法、递减折旧费用法,即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在前期提得较多,务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使用年限中尽早地得到补偿的一种计算折旧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依据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在我国只有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和船舶运输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和汽车运输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固定资产帐面上每期期初的折余价值乘以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确定各期的折旧额的,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帐面折余价值×双倍直线年折旧率 
式中: 双倍直线年折旧率=2×
 1 

预计使用年限
 ×100%
 
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帐面折余价值-预计残值收入

剩余使用年限
 >该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
 
为了便于企业使用这一折旧方法,简化核算手续,有关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例:某项设备的原值为80000元,预计残值收入为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各年折旧额如下表(表4-3): 
表4-3 单位:元 年份
 期初帐面折余价值
 折旧率
 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帐面折余价值
 

 80000
 40%
 32000
 32000
 48000
 

 48000
 40%
 19200
 51200
 28800
 

 28800
 40%
 11520
 62720
 17280
 

 17280
  7640
 70360
 9640
 

 9640
  7640
 78000
 2000
 
注:表中 折旧率=2×1/5×100%=40% 
由于(17280-2000)/2>17280×40% 
即7640>6912 
所以,从第四年起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其年折旧额为7640元,即(17280-2000)/2。 

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 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
 ×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例: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8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残值为8000元,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如下: 
根据公式,折旧率的分母为6+5+4+3+2+1=21;分子第一年为6,第二年为5,第三年为4,第四年为3,第五年为2,第六年为1。即: 
第一年的折旧率=6/21=28.57% 
第二年的折旧率=5/21=23.81% 
第三年的折旧率=4/21=19.05% 
第四年的折旧率=3/21=14.29% 
第五年的折旧率=2/21=9.52% 
第六年的折旧率=1/21=4.76% 
根据各年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80000-8000)72000元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表4-4): 
表4-4 单位:元 年份
 原值-残值
 年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72 000
 28.57%
 20 570.40
 20 570.40
 

 72 000
 23.81%
 17 143.20
 37 713.60
 

 72 000
 19.05%
 13 716
 51 429.60
 

 72 000
 14.29%
 10 288.80
 61 718.40
 

 72 000
 9.52%
 6 854.40
 68 572.80
 

 72 000
 4.76%
 3 427.20
 72 000
 
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当前银行存、借款利息的计算规定及方法如下:企业单位的存款帐户、定期调整和下贷上转方式的贷款帐户,按季计算利息,计息日为每季末20日;对工商企业实行逐笔核贷方式的贷款帐户,按季或按贷款收回日计算利息,按季计息的计息日为每季末20日;单位撤销帐户或转移帐户,于结清帐户时随时结计利息。银行计算存、贷款利息的公式如下: 
     本金×时期×利率=利息 
     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利息 
     利息本金×时期=计息积数 
     日利率=月利率÷30 
       或=年利率÷360 
     月利率=年利率÷12 
  计息时期“算头不算尾”,即:存款从存入之日起,算至支付的前一日止;贷款从借入之日起,算至归还的前一日止,两者均按实际存款或贷款天数计算利息。 
  对逐笔计息的存、贷款,其计息时期,满月的按月计算;有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可以全部化为天数计算;满月的无论大小,均按30天计算;零头天数,按实际天数计算。 
  对活期存、借款,均按实际存款或借款的天数计算利息。如果银行利率调整,存、贷款利息则采取分段计息,银行按每段时间和利率,分别计算,然后加总。 

  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企业发行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其计提依据是债券面值和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公式为: 
    每期应计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时间 

怎样计算票据到期日? 
票据到期日的计算分两种情形: 
(1)约定在若干月后支付的(以“月数”表示)票据。①月末出票的,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日为到期日。如:5月30日出票,三个月到期,则到期日为8月31日。②月中出票的,以到期月的同一日为到期日。如:5月20日出票,三个月到期,则到期日为8月20日。 
(2)约定在若干天后支付(以“天数”表示)的票据,应收票据的到期日计算为“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到期日。如:5月20日出票,70天到期,则到期日为7月29日。 

怎样计算票据贴现利息? 
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不带息票据贴现:贴现利息=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期 
(2)带息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贴现天数=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例:2000年3月23日, 企业销售商品收到一张面值为10,000元, 票面利率为6%, 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 5月2日, 企业将上述票据到银行贴现, 银行贴现率为8%。假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则票据贴现利息计算如下: 
票据到期值=10000×(1+6%/2)=10300(元) 
该应收票据到期日为9月23日,由其贴现天数应为144天(30+30+31+31+23-1) 
票据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10300×8%×144/360=329.60(元) 

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坏帐是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企业发生坏帐,造成坏帐损失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按照我国有关规定,企业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①因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②因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③债务人较长时期内(如超过3年)未履行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等,具体彩何种方法可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51.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3)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这一方法是按照会计期末应收帐款的帐面余额用一定的百分比估计坏帐损失,也就是简单地用一个估计坏帐率乘以会计期末的应收帐款帐面余额。估计坏账率应按以往的数据资料加以确定,企业发生的坏账多,这一比率就应高些,反之,则低些。应用余额百分比法有首次计提和以后每年末调整计提两种情况。例如,某企业年末应收帐款余额为1000000元,提取坏帐准备的比例为3‰,则首次计提时,应提取的坏帐准备为3000元(1000000×3‰)。在此以后,每年末坏帐准备的调整,应分别情况处理: 
  (1)坏帐准备的余额在贷方,并小于应提取数额,应按差额补提。 
  (2)坏帐准备的余额在贷方,并大于应提取数额,应按差额退回。 
  (3)坏帐准备的余额在借方,应按应提数额与借方余额之和提取坏帐准备。 
期末坏帐准备帐户的调整,应使其贷方余额符合规定的比例。 
例:万胜商厦在2001年12月31日的应收帐款帐面余额46398元,“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530元,若按5%计提坏帐准备2320元,则应补提790元,会计分录如下: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 790 
贷:坏帐准备 790 
用备抵法估计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后,如发生坏帐,则不必再借记“管理费用——坏帐损失”科目,因为坏帐损失在估计时已列作当期费用。所以,只要借记“坏帐准备”、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即可。例如,某客户所欠的帐款100 000元已确认为坏帐,注销时须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坏帐准备 100 000 
贷:应收帐款 100 000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如何做会计工作--算账篇2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4 www.dgedu.com.cn 东莞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东莞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