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赚来的几千万元竟打了个水漂!在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外贸中介在该市随处可见。据当地官员“最保守估计”,挂牌外商或境内外贸公司驻义乌办事处的足有千家之多。然而,截至今年9月底,经省外经贸厅批准的外商驻义乌代表处只有76家,在义乌外贸局注册的本地公司只有10家。鱼龙混杂的外贸中介市场充满陷阱。根据报案的反映,大量的非法中介,利用义乌巨大的外贸商机,每年空手“套”走当地几千万元。
280万套走了
去年10月17日凌晨,黎巴嫩商人伊哈姆被金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干警从广州白云机场押回金华。金华市人民检察院近日将以其涉嫌巨额诈骗向法院提起公诉。
警方查明,黎巴嫩商人伊哈姆及其儿子阿里,1998年4月到义乌后,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就设立黎巴嫩M·A贸易公司义乌办事处。招聘几名电脑打字员和业务员后,便开始与小商品城内的摊主“广交朋友”。起初交易时,他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伊哈姆很快成了一些经营户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外商。当年11月中旬,伊哈姆父子以圣诞节货好销为由,向他熟悉的经营户打电话要货,言明一周后付款。一个月时间内,伊哈姆“收购”了75位货主的小五金、工艺品、饰品等总值280万元的货物,并很快转手运走。一个星期后,货主上门要钱时,伊哈姆推托“货款还没汇到”,让货主过段时间再去。到了12月中旬,伊哈姆父子突然神秘失踪。讨债无门的75家经营户这才恍然醒悟,直呼上当。
此案是被收入省警察学会正在编撰的《经济案件百例典型》一书的一桩典型案例。据义乌市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介绍,从1998年开始,韩国、日本及中东的一些国家的商人开始来义乌设点从事外贸生意,并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相当多难辨真假的外贸中介公司。据当地官员“最保守估计”,挂牌外商或境内外贸公司驻义乌办事处的有千家之多。然而,截至今年9月底,经省外经贸厅批准的外商驻义乌代表处只有76家,在义乌外贸局注册的本地公司只有10家。很明显,在鱼龙混杂的外贸中介市场里,一些非法的外贸中介就有了玩“空手套白狼”的机会。据了解,近三年来,义乌每年都有上百经营户报案称自己被外贸中介诈骗,涉案总金额高达数千万元。但由于取证等原因,至今立案的仅3起,均已告破。
义乌工商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出,目前义乌外贸外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适用个体外商从事外贸活动的法律法规。目前,只有少数个体外商在外贸部门领取了许可证,大部分个体外商都在从事无照无证经营活动,可信度不高,工商部门又不能依法去取缔。一旦产生经济纠纷,法律责任不明确,工商部门调解起来难度很大,属于“管理盲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不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再加上一些经营人员赚钱心切,因而产生了一些坑蒙拐骗的事情。
轻信,最大的隐患
义乌的外贸中介商究竟是怎样运作的?义乌的小老板们真的那么容易上当吗?
11月9日,记者一行赶到义乌进行深入采访。刚出火车站,就强烈地感受到当地外贸商品经济的繁荣:从车站出口“欢迎外商来义贸易”的巨幅广告,到出租车司机滔滔不绝的有关当地外贸经济介绍,连记者入住的城中城酒店,其客房电话本也被两本厚厚的《义乌外贸商情大全》代替。
义乌香山路一带,出口公司比较集中。记者走在这条路上,只见小如蝌蚪一样的外文书写的“×××办事处”牌子到处可见,时不时地还有一两个外国人来往。记者发现,几张桌子、一个门面、最多再加一台电脑,就是这些出口公司摆设的全部家当。
我们装作是做外贸生意的客商,来到了这条路的一家外贸公司。看着门口的“蝌蚪文”,我们有些茫然。一位年轻的、操东北口音的女士热情迎了上来,“你们有什么货要出口吗?我们这里专做去巴基斯坦的货的。”“头饰品要吗?”我们顺手从包里拿出刚刚买来的“样品”。
经过一番交谈后,双方大致达成了初步意向。我们问她这里有没有《营业执照》和《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这一“认真”让这个女人顿时警觉起来。她眼睛滴溜一转说:“我们是专门管运运货的,你们真要做生意就去找老板吧。”我们一再表示诚意,可是已经“回天无力”,她不再搭理我们了。我们只好走出门口,刚走没多远,那个女人就将卷闸门呼地拉下了。
调查戛然而止,我们有些遗憾。
但从另一个侧面,有知情人告诉我们,做外贸中介生意的人往往“贼精”。一些中介商在谈生意时避开那些老外,真实价格连外国老板也不知道。生意谈成后,除了向老外要一笔回扣,还会伸手向中方客商要回扣,“两头吃”。更恶劣的是,其中有的人在向老外收了钱、向义乌老板拿了货后,一关门溜之大吉。
义乌的中介商如此精明,那当地的小老板们真的那么容易被骗吗?记者想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中国小商品城,1xxx1号摊位,卖手电筒。
记者迎着老板走过去,自称是外贸中介商,办事处就设在不远处的某宾馆内,要组织50件(100只/件)仿“虎头牌”电筒到巴基斯坦。经过几个回合的砍价,价格从两块七杀到了两块二,我们要求五天内交货。卖主拿出计算器按了一通后,露出开心的笑容,但提出要先交订金,交货后余款立即付清。
我们又与卖主进行了第二轮“谈判”。“交货时就要付钱?我们到哪里去拿?货要到了巴基斯坦后,外商才能付钱给我们。我们的办事处设在义乌,×××(记者了解到的一位出口中介商)是我们老板,你还怕我们跑了不成?你不信,我带你去看看。你不做,要做的人有的是。”
“×××?上次他还到我这里拿过货,信誉不错。不过,上次不是你们两个来的。这样吧,既然是老客户,那就按照你们说的办。”小老板急着说。眼看这笔生意就要成交,我们借口还是价格太高,推辞走了。
就这样,依靠莫须有的“信誉”,一笔生意就能轻松成交。殊不知,成交背后隐藏着太多风险。
做生意凭感觉
记者来到了稠州中路上的一家手电筒商店讨教生意之道。老板姓孙,宁波籍。他正忙着与一位自称是外贸中介商的人交易,没几句交涉,他便开出一张“销货清单”,一笔五万元的生意几分钟内轻松成交。下午3点就发货,可除了点订金,大笔货款却说定两个月后支付。
记者问他刚才的交易怎么这么随意?孙老板苦笑道:“我们做出口生意都是这样的,一般收5%的订金,余款什么时候能收齐很难说。义乌市场大,同行多,你不这样做,肯定有人会做。出口生意这么诱人,如果坚持要现金交易,生意跑光了不是很可惜?骗就骗吧,要想赚钱,不被骗生意是做不大的。”他说自己已经被骗了几十万了。
被骗的老板们凭什么相信这些没有合同、没有担保的出口生意?孙老板笑言,凭的是感觉和信誉。中国小商品城的老板们都说,这么多所谓的进出口公司,他们实在分不清真假。第一次接触往往会认真些,有过几次生意来往后,也就觉得可信了。然而,记者从义乌公安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发生的案子大多利用了这点,建立信任后再以赊购货物、电话收费、伪造凭证等手段狠骗一笔,人影全无,弄得你血本无归。
让“伪中介”出局
对于义乌存在大批非法外贸公司办事处,有关职能部门是否应该有些更冷静的思考?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姚永成调研员(以下简称姚)。
记者:境外企业、境外经济组织和国内外贸企业在我省设立代表处(办事处)必须经过哪些审批程序?
姚:他们必须委托与省内有经贸往来或业务联系的一个对外经贸企业或对外经济组织作为承办单位,向省外经贸厅提交申报材料,经批准后,向工商部门申领工商登记证。国内外贸企业在我省设立代表处一般要经过当地政府经济协作办审批。
根据规定,代表处(办事处)不能直接从事外贸经营活动,只能从事联络等工作。但非法的外贸公司代表处(办事处)往往充当组货者的角色。组到货物后,通过有资质的外贸公司和外运公司把货物送到国外,从中赚取差价。由于流通环节增多,贸易风险增大。任何一环出现问题,这些非法的中介商都有可能卷走货物或货款,拍拍屁股走人。
记者:作为经营者,如何减少外贸纠纷?
姚:具有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外贸部门核发的《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的外贸公司才是合法的。与这些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公司交易,一旦发生纠纷,经营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各地的外贸、工商、公安等部门要协同作战,对非法的外贸中介依法取缔,这样才能保证外贸市场规范有序。
教育联展网为您提供
教育资讯、
培训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