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学)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美国学者( )。
A.威尔逊 B.泰罗 巳古德诺 D.韦伯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学的基本理论依据是( )。
A.经济学理论 B.政治学原理 C.行政管理二重性原理 D.管理学理论
3.凡是作用于行政系统的外部条件和要素都属于行政环境。这个含义强调的是行政环境的( )特征。
A.变动性 B.差异性 C.长期性 D.广泛性
4.( )是确定行政基本任务的客观依据。
A.行政权力 B.行政环境的需要
C.行政规划 D.行政决策
5.在我国,( )是实现行政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
A.加强监督 B.加强立法 巳行政职能的转变 D.政企(事)分开。
6.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七职能理论是( )派的基本主张。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B.古利克等人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
C.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理论 D.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7.按照权力分配的集散程度可以将行政体制划分为( )两种类型。
A.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B.层级制和职能制
C.集权制和分权制 D.民主制和独裁制
8.构成领导活动主体的是( )。
A.被领导者 B.环境 C.领导者 D.体制
9.行政命令是( )领导方式经常采用的方式。
A.说服性 B.激励性 巳示范性 D.强制性
10.( )是人事管理的基本要素。
A.人员 B.工作 C.制度 D.人和事
11.第一个建立起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西方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2.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是( )。
A:参与 B.协调 C.参谋 D.服务
13.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简称是( )。 ,
A.IOA B.BOA C.OAS D.DOA
14.一般来说,政策资源包含( )方面的资源。
A.经费、人力、信息、权威 B.人力、物力、技术、信息
C.经费、技术、人力、信息 D.人力、技术、信息、权威
15.决策过程中,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投票规则是( )。
A.多数规则 B.无记名规则 C.过半数规则 D.全体一致规则
16.行政执行的手段包括( )等手段。
A.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 B.政治、行政、经济、法律
C.政治、经济、行政、思想教育 D.行政、经济、法律、文化
17.ABC方法的原型是经济学家帕累托所创造的( )。
A.系统理论 B.库存理论 C.网络规划理论 D.运筹理论
18.在网络规划理论中,关键线路指的是( )的路线。
A.消耗时间最长 B.消耗物资最多 C.消耗人力最多 D.消耗钱财最多
19.特定行政文化的本质属性与基本特征是由( )直接决定的。
A.主体行政文化 B.行政权力
C.客体行政文化 D.对权力性质的确认、维护和使用
20.行政伦理评价中最重要的力量是( )。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个人道德 D.政治信念
21.能否成为行政信息的反映对象,其根据条件是( )。
A.看它们是否具有客观性 B.看它们是否直接进入行政管理活动
C.看它们是否具有传递性 D.看它们是否具有广泛性
22.我国各级政府监察部门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属于( )。
A.审计监督 B.政法监督 C.司法监督 D.行政监察
23.我国许多行政法规都附有实施细则,制定实施细则的行政立法属于( )。
A.执行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试验性立法 D.程序性立法
24.某乡政府强令全乡农民将大片农田改成果园,给农民利益造成很大损害,为此该乡农民向法院状告乡政府,这种行为属于( )。
A.检举 B.控告 C.申诉 D.复核
25.某歌舞厅内部设施不符合防火要求,有关行政部门强令其停业整顿,这种行为属于 ( )。
A.行政执行 B.行政检查 C.行政调查 D.综合治理
26.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B.各级国家行政监察机关
C.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D.各级国家司法机关
27.在我国,分税制是( )年1月1 El开始实施的。
A:2001 B.1998 C.1994 D.1985,
28.《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兰书的作者是( )。
A.戴维·伊斯顿 B.文森特·奥斯特罗姆
C.赫伯特·西蒙 D.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
29.( )是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指导理论。
A.国家建设理论 B.自由至上论和有限政府理论
C.大政府理论 D.行政集权理论
30.1993年,( )政府的运行评议委员会(也称全国绩效评审委员会,即NPR)提出了“重塑政府”的改革方案。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行政职能
2.委员会制
3.风险性决策
4.公共责任
5.行政效率
三、简述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西方行政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简述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
3.简述行政沟通的主要结构模式。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比较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如何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如下两个小案例,指出某市和某县机构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
(1)据去年的报刊报道,10年前,某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政府仅有政府办、经济局等14个单位(经济局对应上级34个单位和兄弟县市的22个单位);党委仅设党务工作部和市委办。这种改革,使得某市成为当时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5种模式之一。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个“小政府典范”却重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10年中,该市精简的人员、机构逐渐反弹,机构由14个增至25个,党政工作人员由600人增至1 300多人,再次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仅市委常委就多达15人,正副市长9人。
(2)据报道,1992年,只有4万多人口的某县吃财政饭的有3100人;县委主动向地委申请让该县成为机构改革试点县。改革后,县委部门由13个变为16个,政府部门由44个减为16个,事业单位由94个减为58个,人员减少了800人。但由于“上下对齐、左右对称”的要求和大环境的局限,1997年县机构设置恢复到改革前;现在的政府事业单位比改革前增加了100多个;到今年7月行政人员比改革前又增加了1 000多人。
2.分析下述案例,指出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的区别以及应当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手段。
1997年10月29日,某市政府大院礼堂举行首批闲置土地公开招标拍卖出让新闻发布会,座无虚席。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对出席会议的八百多家在该市注册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负责人郑重宣布:从今以后,本市市长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再也不批地了,以后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全部公开拍卖,谁想要地就去投标,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今后若出现我们给谁批地,可以向监察、纪检部门告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B 5.C 6.B 7.C 8.Co 9.D 10.D 11.A 12.D 13.C 14.A 15.D 16.A 17.B 18.A 19.D 20.D 21.B 22.D 23.A 24.B 25.A 26.C 27.C 28.D 29.B 30.D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2分)行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执行和体现,它在本质上是国家权力的执行。(1分)
2.指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行政决策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体制。(3分)
3.指在面临不可控状态的情况下,拟定的多种不同方案在不可控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2分)但各种方案后果的概率可以预测,因而决策后果就带有一定的风险。(1分)
4.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须承担的责任。(1分)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为国家谋利益。(1分)狭义的公共责任以广义的公共责任为前提条件。(1分)
5.是指在行政管理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得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2分),是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所获得的社会效果。(1分)
三、简述题
1.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西方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形成阶段——传统管理时期(大致从1887年到1930年)。在这一阶段,行政学的产生与形成受到工商企业管理科学的重大影响;它的许多原则、原理都是从那里借用或移植过来的。因此,行政学在这个时期又被称为管理时期。(1.5分)
第二个阶段: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大致从1930年到1960年)。在这一阶段,行政学受到梅奥、巴纳德、马斯洛、麦克雷戈等人行为科学理论和主张的重大影响。因此,行政学在这个时期又称为科学管理时期。(1.5分)
第三个阶段: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大致从1960年到现在)。在这一阶段,行政学受到系统理论的重大影响,因此,行政学在这个时期又被称为现代化管理时期。 (2分)
2.首先,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它影响、制约着行政管理。(2分)其次,行政管理具有对行政环境进行利用和改造的作用。(2分)再次,要发挥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的积极作用,有效地作用和改造行政环境。(1分)
3.行政沟通的结构模式有聚联式、单联式和互联式三种。(0.5分)
(1)聚联式的特征是存在一个沟通中心,沟通中心可以和任何其他沟通点联系,其他各点只能与沟通中心发生联系,彼此无相互的沟通渠道。(1.5分)
(2)单联式的特征是各个信息沟通点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个成员只能与其相邻的两点相互沟通,而与其他点不发生联系。(1.5分)
(3)互联式的特征是每个点都可以和其他所有的点发生联系,各类信息可互相沟通,没有信息中心。(1.5分)
四、论述题
1.相同点: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2)分类管理。
(3)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
(4)新陈代谢机制。
(每小点2分,答到3个点即6分)
不同点:
(1)政治中立。
(2)党管干部。
(共4分,要求略加表述)
2.(1)推进行政管理科学化。(2分)提高管理者素质,机构设置和行政管理科学化、行政过程程序化。
(2)推进行政管理民主化。(2分)加强公民参与、行政管理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监督。
(3)推进行政管理法治化。(2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法治意识。
(4)论述发挥酌情给分。(4分)
五、案例分析题
1.(1)政府职能未从根本上转变,政府包揽了过多的社会事务。(3分)
(2)机构改革需要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的配套,单兵推进难以奏效。(3分)
(3)缺乏从上到下改革的背景,迫于上面机构设置“对口”的压力。(2分)
(4)干部能进不能出,进口大,出口小,人员分流困难。(2分)
2.(1)行政手段是指行政主体运用国家行政权力,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采取行政命令、措施,对被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的方法。 (1分)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等特性。(1分)
(2)经济手段是行政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手段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1分)经济手段具有科学性、间接性、多样性等特点。(1分)
(3)与经济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无偿性的特征,上级可根据管理工作需要,有权无偿调拨和使用下级的人、财、物和技术,不考虑价值补偿问题。(1分)但行政手段不利于发挥下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纵向层级信息传递迟缓,易失真,横向沟通困难。(1分)
(4)经济手段由于以物质利益为基础,能充分有效地调动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横向组织间的沟通、联系与合作。(1分)但经济手段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精神和社会需求问题。如运用不当,可能会具有消极影响。(1分)
(5)对其他有关正确运用上述手段的看法,酌情给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