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中国-东莞·教育导航
  主页 | 教育资讯 | 推荐课程 | 公开课 | 考试 | 资格认证 | 外语 | 硕士考研 | 自考成考 | IT培训 | 金融财会 | 名校 | 学习资料
  导航:首页 - 08年4月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题(三)参考

08年4月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题(三)参考
作者:不详 来源:www.xue.net 更新日期:2008-4-30 阅读次数: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把一个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它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丝毫不低于"第一次革命".因此,把改革称之为革命并将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相提并论,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但由于两次革命是两种不同意义上的革命,它们之间又有着质的区别。

  首先,对象不同。第一次革命是对旧的社会制度的革命,是革"三大敌人"的命,消灭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剥削制度。第二次革命是对旧的体制的革命,是革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适应或严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体制的命,是改革旧的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因而它不是社会制度的革命。

  其次,性质不同。第一次革命是要解决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它们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种对抗性矛盾。第二次革命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但作为基本制度的实现形式的具体体制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它们的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矛盾。从性质上讲,第一次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再次,方法不同。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质的方法解决,这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严格遵循的一条原则。 第一次革命所要解决的是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之间的对抗性矛盾,必须采取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斗争方法。第二次革命所要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具体体制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不需要采用群众性大规模阶级斗争的形式,而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自觉进行。

  第四章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2、决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3、按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人民利益。

  6、处在我国经济工作首位的是:农业。

  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8、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效益。

  9、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是指:运用市场机制管理。

  10、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多项选择题

  1、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BDE)

  A.保持高速度增长;

  B.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E.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2、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BCD)

  A.工业;B.农业;C.能源和交通;D.教育和科学;E.第三产业

  3、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AC)

  A.科教兴国战略;

  B.稳步发展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三步走战略;

  E.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

  4、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ABCDE)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上工业,振兴支柱产业

  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起来;

  E.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发展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BE)

  A.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D.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

  E.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

  6、地区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ABC)

  A.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B.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C.利益兼顾、共同发展

  D.发挥优势、自成体系;

  E.相互照顾、均衡发展

  7、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CDE)

  A.战略准备; B.战略条件;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E.战略步骤

  8、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到2010年(ABCD)

  A.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

  C.人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D.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接近或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ACE)

  A.人口的关系;B.市场的关系;C.资源的关系;D.速度的关系;E.生态环境的关系

  10、当前我国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有(ABCD)

  A.机械、电子;B.石油化工;C.汽车制造;D.建筑业;E.加工业

  11、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DE)

  A.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B.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C.政府从直接管理经济向间接管理经济转变

  D.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E.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形转变

  12、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ABC)

  A.科学;B.技术;C.管理;D.工具;E.人力资本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答: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对社会经济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的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它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重点有三个: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战略步骤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三步走"发展战略有什么特点?

  答:"三步走"发展战略主要有三个特点:

  (1)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度的发展目标,而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富强"指经济现代化,即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民主"指政治现代化,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目标。"文化"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且是社会主义本质逐步实现的目标。这一战略既规划了生产力方面的目标,又规划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每一步都有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即"温饱型"、"小康型"、"比较富裕型".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3)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纠正了过去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首先,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调整到下个世纪中叶。其次,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含义确定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此,党的十三大把十二大提出的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高度"去掉,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每一步,都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当然,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雄心壮志,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一百年的时间要走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通常要用二百年走完的历程,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方向是什么?

  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和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以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合状态。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4、为什么说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政策,主要解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问题。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要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给农民主动权。因此,发展农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必须要长期稳定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实施科教兴农。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是科学解决问题。因此,要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5、振兴支柱产业有什么意义?

  答:优化产业结构,要以重点带动全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当前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是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这些产业一般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并有大批产前和产后的关联产业。振兴支柱产业可以为国民经济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可以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可以带动一大批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振兴支柱产业呢?主要是确定目标、择优扶持、集中突破、注重提高,加强自主开放能力,形成规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本文共有 4 页,当前是第 3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报 名 此 课 程 / 咨 询 相 关 信 息
【预约登门】 【网上咨询】 【订座试听】 【现在报名】
课程名称
08年4月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题(三)参考
真实姓名
* 性 别
联系电话
* E-mail:
所在地区
咨询内容

      

相关文章:
·CMA简介 (2008-4-30)
·CMA的优势所在 (2008-4-30)

Copyright© 2014 www.dgedu.com.cn 东莞教育在线 版权所有
中国·东莞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