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报考热已不稀奇。有专家认为,大学生之所以如此热衷报考公务员,与公务员这个职业享有特权,能获取别人没有的“灰色收入”,以及与一些大学生择业定位不清晰、盲目跟风有关。
但是,如果把以上两则消息放在一起对比,我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其实已经脱离大学生就业的实际。
随着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大学毕业即失业”日益成为大学生的心理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行动,实际上很难做到清晰与理智,他们往往会把周围出现的所有机会都当作是自己就业的机会。在某网站进行的调查中,就有高达30%的学生认为,报考公务员毕竟是就业的一条出路,应该尝试。只有极其个别的学生因为公务员这个职业有特权才去应聘;认为自己是盲目跟风的,基本没有。当然,我们可以分析,以“毕竟是就业的一条出路”为理由参加公务员考试十分盲目,但在整个社会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努力去尝试为何不可以看作是学生积极面对就业压力的行动呢?
在今天的就业指导中,往往产生这样的矛盾与冲突,一方面,老师总是告诉学生要定位清晰,目标明确,这可提高就业成功率,也可降低就业成本;而另一方面,又告诉学生要主动出击,把握机会,不要挑挑拣拣。在这样的指导中,学生们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是盲目,什么是主动。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中,真正帮助大学生准确定位自身,同时又把握住机会,就有赖政府与学校向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就业信息,这包括这所学校往年毕业生的真实就业信息、社会有效需求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给予大学生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由于有的高校在就业率统计中注水,真实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因此,他们往往不愿也不敢向学生公开真实就业信息,也就导致学生无法参照往年的就业情况,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少高校的学生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拼凑社会有效需求信息,高校BBS上流行的用人单位黑名单,就是学生通过亲身面试经验得到的“教训”。
信息不足,加之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配置极其有限,根本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指导,学生的就业只能靠自己摸索前进,动辄出现这个热那个热也就不足为奇了。